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高速公路分時段收費須按下“快進鍵”
光明網評論員:在近日印發的《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見》中,交通部再次提出了完善公路收費管理的要求。同時,交通部在落實《若干意見》三年行動方案(2016-2018年)里面,進一步確定了任務分工和完成目標。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部提出了探索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的政策。據了解,官方提出該政策尚屬首次。
俗話說,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世易時移,高速公路收費這回事,自然也不會是長命百歲、一成不變的。從重大節假日免費到探索分時段差異化收費,雖然還是在收費上做文章,雖然并沒有從根子上扭轉“高速哭窮”進而“收費萬歲”的格局,但,客觀而言,這是個值得肯定并鼓勵的信號。
在這個物聯網時代,企業能否轉型升級、民生能否實惠便利,“物暢其流”程度是個很重要的衡量標桿。一則,從企業層面來說,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意義重大。全球經濟回暖艱難,IMF7月初下調了對今年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測。艱難轉型之下、內外交困之中,以高速收費為代表的物流成本,很容易成為壓垮實體經濟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久前,國家發改委透露,2015年,中國物流成本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達16.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二則,從民生層面而言,在公路收費中適度“讓利”,帶來的獲得感是直接而明顯的。比如以河南為例,自2008年1月起實施鮮活農產品免費過高速試點政策后,該省“綠色通道”8年來已累計免收通行費約107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以為所有農產品都是免費。就在上個月,齊魯晚報刊發拉蒜車省外高速免收通行費,在濟寧卻遭遇收費的報道。此后,山東高速集團、青島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和齊魯交通發展集團達成一致意見,干皮大蒜不列入農產品綠色通道減免范圍。具體采取何種標準來辨別干、濕大蒜,目前仍沒有較為明確的細則和標準。可見,諸多鮮活農產品仍要交費通行,更別說其他的柴米油鹽了。
公眾自然不會“寶寶心里苦但寶寶不說”——這些年,有關高速收費的吐槽,也算耳朵聽出老繭來了吧。全世界收費公路總長約14萬公里,其中10萬公里在中國,占總公里數的70%……這些數字,耳熟能詳。至于媒體盤點的《中國高速公路創造“六大”另類奇跡》等,更成為一種節令性輿情現象。客觀地說,我們承認高速收費有被污名化的傾向,但,收費賬目上的千瘡百孔,為流言蜚語創設了不小的演繹空間。高速公路分時段收費若真能早日推行,如果真是奔著“降本增效”的初心去的,發力供給側改革不說,也算為自己的聲名積了功德。
不過,擔心也不是沒有。一方面,所謂“探索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的政策”,究竟怎么去探索、分析論證的時間多久,這些都是現實的問題。拿個稅改革來說吧——早在1996年,第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綱要》中,我國就已明確提出要“建立覆蓋全部個人收入的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遺憾的是,此后一連串的“逐步”,就“逐步”了20來年。及至今日,我們仍在翹首以盼“房貸抵扣”的這種新稅制。另一方面,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降費減負”只是或然選擇。就像有人擔心的,分時段收費可能為了治堵,而“考慮到平時絕大多數高速公路較為暢通,主要是重大節假日小客車免費通行的時候擁堵問題突出,因此未來重大節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的政策有可能會產生變數”——果真如此的話,分時段收費那就成了“前行兩步退一步”的游戲了。
電價有峰時和谷時、景點有旺季和淡季,高速公路收費分時段,也不算匪夷所思的創舉。眼下,高速公路分時段收費該按下“快進鍵”了,而對于民眾來說,最關心的或許不是規則的叫法或玩法,而是新政后掏錢是少還是多。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高速公路分 分時段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