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惡評如潮,必有驚喜
關于《盜墓筆記》,公映第一天我已經從各大電影購票網站和朋友圈里非主動地得到了同樣的信息:一部爛片,惡評如潮。在大多觀眾還沒來得及為一部電影掏錢買票時,這些流傳于社交媒體上的信息可以歸為話題營銷,即以制造話題為目的的宣傳手段,往往話題比眾口皆贊更能吸引票房,因為人類的好奇心是無限的。比如《盜墓筆記》,各種花式吐槽都試圖表現得相當風趣,外加對兩個90后小鮮肉的主觀否定,足夠糾結成大多數人走進影院觀摩的理由。
不是所有話題營銷都是片方主導的宣傳,其成因很復雜,但一定有人在幕后操縱,原本的目的可能是希望黑掉一部片子。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我總結:低期待必有驚喜。對,這次《盜墓筆記》帶來的驚喜是,居然很好看,盡管那些評分網站一水打出不及格分。公映幾天后,《盜墓筆記》呈現出口碑兩極化,當然,還是有很多人認為這是一部爛片,指出故事背景交代模糊,邏輯不通,五毛特效,漏洞百出,背離原著等諸多毛病;另一邊是和我一樣,既不是原著粉,也不是特效學院畢業的,于是很認可其中一些道具情節設計巧妙,神秘、驚悚又不失風趣。看電影時,我身邊坐了兩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在我閉眼等待恐怖鏡頭過去時他們大笑,興奮地喊小黃人,雖然我不了解他們的父母為什么會帶孩子來看盜墓片,但孩子們的歡快完全消解了我的緊張情緒,總之,這是一次不錯的觀影體驗。
張愛玲那個時代有了電影,她曾經感慨,人們總是從電影上先得到二手經驗,而后才看到實物,比如大海。如果這也算是一種悲哀的話,我們這個時代有更甚之處,人們常常還沒來得及客觀,就先被主觀了。以看電影為例,理應先享受看的過程作為一手娛樂,再交流評價作為二手娛樂,可現在,別人的主觀評價在電影之先灌進我們的腦袋里,這比劇透還討厭,而且躲不開,看電影時還得忙著印證結果,一點不輕松。
更慘的是,我們很難完全不受先入為主的評價影響,就拿“五毛特效”這事說,到目前為止,國產影視劇特效不五毛的是哪部?還真的想不起來,好像部部都被批評特效很爛,而所謂“爛”的標準,就是對比好萊塢大片。顯然,在客觀標準模糊的前提下,做出的一切評價都已經很主觀了。而且長此以往形成了慣性思維,用在好萊塢大片上的形容詞統一是“燒腦”、“特效一流”、“國際水準”,而對國產片的好評頂多是“全片無尿點”、“良心之作”,連“邏輯嚴謹”都少見。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不明覺厲,好萊塢的商業片往往是情節套路,觀眾走出電影院就不記得具體看了什么內容,只對一兩個畫面有點印象,談起來,也只好說特效一流。如果忍得了《007》全片廣告,看《變形金剛》叮咣亂打三小時都坐得住,怎么就不能接受國產片邏輯有點含糊呢,所以,吐槽《盜墓筆記》后請繼續以同樣標準抱怨好萊塢。(金力維)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盜墓筆記》 惡評如潮 話題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