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揭玉石亂象:三四百的手鐲要價近八千
編者按:買個玉手鐲,真是不省心。旅游購物點的標價和真實的市場價可能相差十幾倍甚至更多,這玉的價格,到底水分有多大?
為何消費者愿意出高價購買?很多人的信心都來自于各種權威鑒定中心給出的A級證書,可是,記者探訪發現,A級證書竟然僅僅只能說明這個玉手鐲真的是塊天然石頭,不是人工造的,并不能對玉器的價格起任何背書作用。
針對玉石市場中的種種亂象,本版將連續推出3篇報道,為大家解疑釋惑,爭取讓更多人明明白白消費,清清楚楚購玉。
業內人士說:玉看有緣人,資源有限買到就是賺到。可不少消費者卻發現,買了就被坑了。如何避免被坑?專家提示:不懂行您可千萬別亂出手!
記者近日在云南調查發現,云南翡翠交易中假貨不多,但水分不少。
水分何在?孫女士的親身經歷展現得淋漓盡致。
報了低價團,買了高價玉
今年4月初,來自四川的孫女士和丈夫一起到云南旅游。考慮到自由行交通不便,便報名參加了某旅行社的“石林一日游”項目。
“專車接送、景區門票加兩頓飯,每人團費才收70元,是石林景區175元網絡購票費用的零頭。”孫女士覺得便宜,便打電話參了團。
第二天早上8點左右,旅行社準時到賓館接上了孫女士夫婦。上午游覽石林景區,導游服務周到,讓孫女士覺得“這團報得挺值”。
不過上午只是開始。
下午一上大巴,導游便挑準時機說起了云南玉石。在車上,導游現身說法,稱自己手上的冰玉鐲子買時2000多元,如今已經升值到了兩三萬。“買房不如買玉,房子隨時可以買,但好玉快要開采完了,以后再難買到,現在買了肯定升值。”經過導游一番旁敲側擊,孫女士和車上的游客有些心動。
隨后,導游將孫女士一行帶到了一家旅游商品購物店,稱該店為云南省內大品牌,大家可放心購買。
“商店規模很大,覺得真是到了玉的家鄉。”看著琳瑯滿目的玉石,孫女士很快選中了一個翡翠手鐲。起初她還有一些顧慮,擔心手鐲是假的,不過銷售人員特意拿出一張鑒定證書讓孫女士確認。“上面寫著中國翡翠質檢研究中心、天然翡翠飾品合格證書,還標注了云南省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的地址和電話之類,感覺挺規范。”
最終,孫女士按照標價7800元購得手鐲,銷售人員出具了一式兩聯的票據,一份由孫女士留存,一份讓交給導游。“同行的游客基本都買了,少則幾千,多則兩三萬。”孫女士說。
孫女士買到的玉的確是真的。在后續采訪中,記者走訪云南多個玉石交易市場發現,正規商店中沒有假玉出售。
“這年頭,誰還賣假玉啊?”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玉石鑒定真假并不難,由于按倍罰款,價格越高罰得越多,大多數玉器店不會鋌而走險。
越是旅游購物店,價格注水越嚴重
然而,買到并不一定賺到。
回到成都,孫女士將手鐲拿到成都金銀玉器專柜做估價鑒定,得到的結果讓孫女士十分心寒,這枚標價7800元的翡翠手鐲,正常市場價不過三四百元。
盡管知道專柜的鑒定也未必精準,但孫女士依然很氣憤:“這差距太大了,我知道旅游景點肯定是要貴一些的,但沒想到差這么多。這一個手鐲頂得上我兩個月工資呢!”
“一般來說,玉器店標價比業內價格高個三四倍很正常,商家往往通過虛標價格牟取暴利。”業內人士表示,越是旅游購物店,價格注水越嚴重。
“導游還要拿提成不是,不然誰給你帶客源?”該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幾年前曾經有導游帶了一個團,這個團光買玉就花了上千萬,導游拿提成就有幾百萬。
“去玉器店哪有不砍價的?”業內人士表示,如果不懂行,不建議亂出手買玉,即便是業內人士,也只能說某塊玉的大概價格。“幾百的和幾千的玉我們還能區分,但到底值三千還是五千真不好區分。”
在北京從事首飾制作的于雷也告訴記者,玉石、翡翠與國際公認的寶石不同,鉆石等寶石都有國際定價標準,而玉石因為“每塊玉都不同”,缺少公認的估價標準。“我們自己也是約幾位同行一起進貨。同一件玉器大家分頭給個估價,然后取平均價進貨。”
即便是業內交易,也存在模糊地段。“舉例來說,某塊玉大概值幾萬塊,可是到底值兩萬、五萬還是八萬,靠的往往是買賣雙方討價還價,而不是像黃金、鉆石一樣價格基本準確。”于雷說。
實際上,在低價游模式下,導游的主要收入來源便是購物提成,而翡翠等由于輕便價高,成為支撐低價游的重要支柱。“提成百分之三四十很正常,高的能到70%。”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不僅是低價團存在高價購物現象,即便是精品團也難免被帶到購物店。隨著越來越多人明白了價格虛高而不再購物,導游和游客矛盾時常見諸報端。
“維權成本太高,就當買個教訓吧”
得知自己虧大了,孫女士決定維權。
孫女士首先致電旅行社,旅行社答應幫孫女士協調。誰知商家卻稱“美玉無價,相見是緣”,拒絕退貨。“商家說因為不是質量問題,玉器不退不換;要是質量問題,那得提供專業部門質量鑒定書。”由于專業機構鑒定價格不菲,且需要等待幾個工作日才能拿到鑒定證書,孫女士覺得麻煩,只能作罷。
“這個手鐲就是鉆了真翡翠價格虛高、不透明的空子!”孫女士氣憤地說,“專業機構鑒定出來確實是A貨翡翠,雖然與商家標明的一致,但翡翠這東西就算是A貨價格也貴賤不一,鑒定機構只鑒真假,又不能鑒定出翡翠的確切價格,外地游客想要維權著實不易。”
經過幾次交涉,商家最終僅同意孫女士可以進行商品換購,但換購價格必須在5000元以上,若換購的商品價格高于原來的物品,還需要補差價。“我已經知道他店里的翡翠價格不實,我再換也沒意義啊!”孫女士說。
難維權的并不僅僅是外地游客。由于翡翠售出后是否仍是原物不易辨別,加之價格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且業內普遍認可“喜歡價”(即對于某塊翡翠,甲可能認為值兩萬,但乙特別喜歡翡翠的某個特點,愿意出價十萬),因此翡翠行業存在“不退只換”的行業規則。
在與商家溝通無果后,孫女士向有關部門電話投訴。“對方詢問了詳細經過和相關信息后說已經備案,會督促下級部門七個工作日內處理投訴結果,并給我回電話。”不過孫女士最終等來的卻是杳無音信。
“我在成都,商家在云南,我總不能為了一個幾千的鐲子又跑到云南去投訴吧,還不夠我來回飛機票和食宿費的,異地維權成本太高了,我家里人和身邊的同事都說算了,就當買個教訓吧!”孫女士說,“我后來想,可能就是因為旅游,顧客一走就相隔千里,所以那些商家才肆意妄為。”(楊文明)
編輯:陳佳
關鍵詞:揭玉石亂象 三四百的手鐲 要價近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