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如今的蘇州玉雕人才格局什么樣
“蘇州玉雕”四個字,不僅代表著一種極高的工藝水準和美學風格,更意味著古已有之、沉淀深厚的文化內涵。但在今天這個人才流動、文化交流更加頻繁的時代,“蘇州玉雕”的內涵必然更加豐富多元。而這一切,跟蘇州玉雕人才格局有著密切的關聯。
程磊作品
如今的蘇州玉雕人主要有六種類別。
第一種人才,是在改革開放前后,伴隨著國營玉雕廠改制、玉雕創作模式的變遷大潮成長起來的。比如程磊、葛洪、瞿利軍、蔣喜、楊曦等等,他們早期在蘇州工美學校學習,有著很好的美術基礎,畢業后又對口分配到蘇州玉雕廠,在廠里老師傅的帶領下,接受實踐培訓,而后,又創辦自己的玉雕工作室。
葛洪 和田玉籽料重振乾坤扳指一套
他們這一批人,既得益于現代美術教育的滋養,又在國營體制的保護下,擁有了一段安穩、不焦躁的手藝磨煉期,待到技藝成熟又趕上了市場經濟的活躍期,能夠自由發揮藝術個性,可謂順風順水。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天賦,必然成為如今蘇州玉雕行業中流砥柱般的存在。
侯曉鋒 南紅瑪瑙彌勒佛牌
第二種人才, 先接受了完整的初高中文化教育,然后考入藝術類高等院校學習美術,而后進入私人玉雕工作室,接受工藝技法的培訓。代表人物有王一卜、白騎通等等,這類人才文化底子、知識結構非常好,在高等院校中又受到了西方美術理念的熏陶,思維前衛,敢于創新,但稍有不足的是,對于中國傳統文化鉆研的不夠,在傳統玉雕藝術語言的運用上還不是特別純熟。
瞿利軍 和田玉籽料山水對牌
第三種人才,直接進入工作室當學徒,在大量的實踐磨煉中逐步完善工藝,形成風格。這類人才中能夠出類拔萃的,往往有著很好的天賦和悟性,學藝態度也比較刻苦踏實,能達到精良的工藝水準。但不足之處在于,他們缺少一個美術基礎的修習,所形成的風格、所擅長的題材往往會受到工作室的局限,乃至市場需求的影響;也因為文化底子薄弱,創新能力不足。
瞿利軍作品
第四種人才,青少年時可能在其他玉雕產業基地,甚至可能在全國各地不同的基地學習玉雕,在擁有了成熟的雕刻技能之后,來到蘇州發展,在蘇州定居多年,藝術風格深受蘇州玉雕的影響,與原本純熟的技藝相互融合,慢慢建立了自己的品牌。比如趙顯志、侯曉鋒、豆中強,他們最早在河南學習玉雕,然后遷到蘇州,吸收蘇玉風格精髓,最終成為當代蘇州玉雕的代表人物。
王一卜 和田玉籽料游夢魏晉牌
第五種人才,是在其他地方已經有了成熟的工作室品牌,但看中了蘇州這塊寶地,認為蘇州有著更適合自己的人文環境、市場環境,因此搬遷到蘇州。比如從上海遷到蘇州的蔣宏利、尤志光、從揚州遷到蘇州的殷小金。
葉海林 綠松石綠度母掛件
最后一種,是在距離蘇州很近的東渚、光福兩地發展起來的玉雕人才,他們在器皿、仿古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藝術風格,也因為保留著原汁原味的蘇作特征、韻味,在業界獨樹一幟,不容小覷。比如俞挺、朱玉峰、范棟強等人。
俞挺 青玉清趣花插
這六種玉雕人構成了如今蘇州玉雕的人才格局,他們在蘇州這片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土地上各展風姿,也互相影響、學習,共同營造了蘇州玉雕在當代中國仍然生動且充滿生機的面貌,也在中國玉文化發展歷程中留下了鮮亮的一筆。
趙顯志 白玉姑蘇印象牌
由這六種人才的匯集,我們也可以反觀出蘇州玉雕行業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姿態和氣度,而這,必然帶來開放的市場氛圍和活躍的文化氛圍,無怪優質的原料和人才源源不斷的涌入蘇州,又為行業的持續發展帶來莫大的動力,最終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筆者以為,這種“蘇州現象”很值得其他有著玉雕產業的地域思考和借鑒。
趙顯志作品
朱玉峰作品
編輯:陳佳
關鍵詞:如今的蘇州玉雕 人才格局 什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