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搶占“黃金四分鐘”
上海靜安區政協委員:完善公共場所急救設備和專業人員配置
人民政協網上海7月25日電 (楊光 記者 顧意亮)“心臟性猝死已經成為直接危及人類生命的一殺手,夏季是心源性猝死事件的高發期。”上海市靜安區政協委員周帆介紹,業內對心臟性猝死的搶救一直有“黃金四分鐘”的說法,即心肺復蘇和除顫的最佳時期是心臟驟停后的4分鐘內。對于心臟驟停的病人,應就地搶救,這就需要搶救人員具備急救知識和技術。但我國急救技能和知識的普及率僅有1%,公共場所的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等急救設備也缺乏配置。
周帆建議,在公共場所全面配備AED等急救設備,并安放在醒目位置,以保障患者在黃金時間內可獲得相關設備及時被搶救。
在硬件設施配備完善的同時,他還建議由市衛計委牽頭,加強對地鐵、汽車站、火車站、飛機場等地勤工作人員進行急救知識培訓,新員工要參加上海市120急救中心培訓并通過考核后給予發放急救證書后方能上崗。對在校學生,要開展急救知識的普及教育,可以學習類似于德國“全民救護日”的活動,增強普通群眾的急救意識和技能。在制度層面,盡快完善《上海市急救醫療服務條例(草案)》,從法律角度給予施救者保障,鼓勵經過培訓的人員進行緊急現場急救。形成“應急施救有器、有人、有法”的良性局面。
在采訪中,靜安區政協委員劉鳴認為可借鑒以色列紅大衛盾會靈活多樣的醫療急救模式,設計和定制一批專用醫用摩托車,享受優先通行,實現醫務人員和少量急需藥品的快速投送,贏得黃金搶救時間,待救護車抵達后,再轉至相應醫療機構進一步治療。社區居民遇到突發疾病,第一時間啟動社區應急救護體系。通過招募社區急救志愿者,建立相應的專業培訓和準入制度,在3-5年內培養一批合格的志愿者,提升社區應急救助的響應速度。日常,還可通過志愿者,向大眾普及公共急救基本知識,更大范圍地擴大心血管疾病等高危人群危險因素篩查與干預的廣度、深度。通過兩者的配合,分層次合理配置公共應急救護資源。
編輯:薛鑫
關鍵詞:上海靜安區政協委員 心臟性猝死 公共場所急救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