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科技創新給“中國制造”增加信心

2016年06月08日 10:13 |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近日,華為在美國加州北區法院和中國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同時提起對三星公司的知識產權訴訟。雖說作為一種競爭手段,蘋果、三星等巨頭間的專利大戰從未停歇過,但華為加入全球第一陣營專利戰局,讓我們看到“中國制造”終于有了挺起腰桿的勇氣。

長久以來,我國不少企業重營銷、輕技術,用人家的技術,做雷同的產品。結果是,VCD、DVD、微波爐做到無利可圖,路邊攤、兩元店里粗制濫造的小商品隨處可見……無論企業如何吹噓,到頭來產品都難逃短命。

熱衷模仿,不思創新,是我國一些制造企業的頑疾。專利,往往被當成裝點門面的“花瓶”。單從表面看,我們的專利并不少。去年,我國每萬人擁有發明專利6.3件,知識產權注冊登記和申請總量超過美國和日本,高居全球第一。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國的專利申請存在重數量、輕質量,重利益、輕轉化的問題。更有不少企業抱著湊數心態,申請專利多多益善,為的只是從政府那里拿點優惠,拿到進入園區的免稅“通行證”。為了多拿補貼,有的企業甚至把一件專利拆分成四五件。

把專利當“花瓶”,已讓一些企業嘗到苦果。有些市場銷量排名一度領先的知名產品之所以從高處跌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其過度依靠營銷驅動而不是技術驅動,在世界市場面前自然會遭遇瓶頸。

正面的例子也有不少。格力電器擁有632個實驗室,累計申請專利2萬多項,平均每天有22項專利問世。去年,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格力的市場占有率卻上漲了20%,利潤也大幅上升。這一次劍指三星、當起原告的華為,僅去年就有769件專利授權給大名鼎鼎的蘋果,收取專利許可使用費。到目前為止,華為專利費入賬已超過2億美元。不管這次勝訴與否,華為在國際舞臺發聲,已展示了“中國制造”的話語權,并再次證明實至名歸的專利“大戶”也是市場的寵兒。

眼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傳統制造業面臨產能過剩、競爭力下降等諸多壓力,亟須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振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信心。如果我們不識變、不應變、不求變,就可能陷入戰略被動,錯失發展機遇,甚至錯過整整一個時代。

圖強必先治弱。“中國制造”的信心源于科技創新。別再把專利當“花瓶”、門票,多給別人“做飯吃”,而不是等著別人“喂飯吃”。腳踏實地多出原創,積極投入國際化創新大潮,“中國制造”真正撕掉“低端廉價”標簽的那一天,就在不遠處。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科技創新 中國制造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