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藥科技醫藥科技
陸軍總醫院相關研究發現 脊柱損傷后大腦半球也會發生變化
脊柱損傷是在交通事故中最常見的嚴重損傷情況之一,其治療也一直是個世界性難題。目前,世界上對于脊柱損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損傷部位。雖然對損傷段的研究已經有很多,但是目前都還沒有找到很好的對損傷部位重生修復的手段。本報記者在專訪陸軍總醫院副院長孫天勝教授時了解到,他帶領的課題組一直在從事脊柱損傷治療的科學研究,他們發現,脊柱損傷后,腦部也會發生變化。
課題組通過核磁影像觀察到了腦部在脊柱損傷后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一方面是腦部形態的變化,另一方面是左右半腦的網格聯絡也發生了變化。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新發現,也為脊柱、脊髓損傷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許可以通過干預脊柱損傷后腦部的變化,達到一個比較好的治療效果。與此類似的還有頸椎病的治療,尤其是那些影響到腿部運動的頸椎病。為什么有些患者手術愈后好,有些愈后差?這除了有脊髓本身的原因,同時也與大腦有關。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神經學雜志Neuroscience(《神經科學》)上。
避免不當移動
變非完全損傷為完全損傷
孫天勝指出,在脊柱傷害發生時,首先需要的是一個很好的現場急救。
在傷害發生時,由于現場情況復雜,為了避免傷者遭受二次損傷,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傷者脫離現場,而這一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傷者的保護。對于脊柱損傷的現場急救,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急救損傷原則外,尤其要注意對于受傷部位的保護、制動,避免發生進一步的二次損傷。很多時候一次損傷發生時,傷者并沒有完全癱瘓。這個時候,一次不當的搬動,由于沒有保護好頸部和腰部,就可能會造成二次損傷。就會導致傷者由一個不完全損傷可能變成了完全損傷。完全損傷和不完全損傷存在非常大的區別,對病人的愈后效果影響很大。
疑似損傷情況作損傷保護處理
在搬動傷者之前,首先要通過對傷者身體的仔細觀察判斷傷者的受傷情況,關注其脊柱、脊髓是否受到傷害。在進行判斷之后,才能對其進行施救。
觀察傷者的四肢活動情況,是最簡單明了的判別方法。同時,要注意問下傷者哪里疼,如果是脊柱部位疼痛,就可能有脊柱損傷的發生。而對于已經昏迷的傷者,通常就按照有脊柱、脊髓損傷進行處理。這也是施救的基本原則:對于判斷疑似可能有脊柱損傷的傷者,要按照脊柱損傷處理原則對其進行保護制動,即使最后發現沒有脊柱損傷,也要避免可能的誤判導致的嚴重后果。
24小時內立即手術
在對傷者進行現場急救之后,需要馬上將傷者送往醫院救治。到達醫院后,要對傷者進行一系列的細致檢查,以確定病人的損傷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情況。病人在送到急救室之后,首先要維持其一個穩定的血壓(平均動脈壓要維持在90mmHg以上),只有在這個壓力下,才能保證脊髓的正常供血,不至于脊髓出現缺血的情況。
緊接著就要進行早期手術,早期手術之后可增加傷者的康復率。一般來說,要在損傷發生后的24小時之內進行手術,效果要比超過這個時間再進行手術好很多。手術的目的主要是解除損傷壓迫神經的情況,包括減壓、固定和融合等步驟,這樣能很好加強傷者的恢復。而手術治療能取得較好效果的一般是原始損傷為非完全損傷的情況,如果原始損傷是嚴重的完全損傷,那么就目前醫療水平來說,傷者恢復的效果都不是特別好。
同時,及早進行康復訓練工作,對傷者的恢復也很重要。康復工作建議從受傷之后就要開始,根據傷者受傷的程度、部位,采用理療、鍛煉等不同的康復手段。
編輯:趙彥
關鍵詞:脊柱損傷 大腦半球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