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牧民布德花費近千萬搜集4000余件烏拉特奇珍
烏拉特后旗牧民布德花了十幾年時間,跑遍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和烏拉特后旗,花費近1000萬元,搜集了各類反映烏拉特民族生活、生產和民俗用品4000多件。2008年,布德在烏拉特后旗巴音寶力格鎮石博城建成400平米的奇珍博物館,展出1000多件寶貝。
200塊賣掉的紅玉,被人轉手賣了10萬。他開始重新審視烏拉特奇石。
布德出生在烏拉特后旗潮格溫都爾鎮韓烏拉嘎查。以前,他在家養羊。那時候,辛苦一年,純收入也不到一萬元。為了尋找更好的出路,高中畢業后,布德到北京清華大學紫光集團當過三年保安。
2000年,回到家鄉的布德,發現自己從小看著的、平凡的石頭居然擁有驚人的魅力。那時,有一個小販把一塊長兩米多、高半米的烏拉特紅玉以200元的價格,從他手中買走,轉手賣了10萬元。無意中發現真相的布德,在其他牧民還在廉價賣出烏拉特奇石的時候,第一次認認真真地審視腳下的草原、身邊的牧人。從那時起,布德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要把烏拉特奇石的資源稟賦轉化為經濟優勢,要走出一條有利于牧民、有益于草原奇石發展的路子,要讓烏拉特后旗的奇石擁有真正的身份、品牌和價值!
經營奇石時,布德發現,牧民家里有許多傳了很多代的珍貴的游牧文物流失,有的甚至用一瓶酒就被換走了。于是,布德在騎著破摩托車到處奔波收集烏拉特奇石的同時,開始收集散落于牧民家里的古董。這一收就一發不可收拾了,而且到了瘋狂的地步。
建起個人奇珍博物館,珍藏烏拉特歷史
2008年,他的奇珍博物館建成了,很多來博物館參觀的人要高價買古董,但是他一件都沒有賣,他說,“這是我們的老祖宗留下的寶貝,如果再讓流失,那我們這個民族的歷史就保不住了,連歷史都沒有,我們就只能被同化,只能消失?!彼牟┪镳^創辦后,免費為青少年開放。從2014年開始,平均每天的參觀人數有100多人,雙休日、節假日超過數百人,而且周邊旗縣來博物館的參觀者絡繹不絕?,F在,因為展廳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參觀者的需求了,他正在計劃擴展展廳呢!可是苦于經濟困難,暫時還擴展不了。
布德創辦的烏拉特民族生活、生產和民俗奇珍博物館,濃縮了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精髓,他在盡最大的努力留住歷史和文化的古老根脈。
一個人要認識和融入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最簡捷的辦法就是走進這個地方的博物館。布德的烏拉特民族生活、生產和民俗奇珍博物館,填補了烏拉特后旗沒有民俗博物館的空白。在宣傳、傳承烏拉特部落游牧民族文化,促進蒙元歷史文化走出自治區、走向全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也希望烏拉特后旗旗委政府能給他政策和資金上的幫助。
有些館藏文物,有待專家進一步考證
日前,內蒙古晨報全媒體記者走進布德的博物館,發現好多藏品代表了民族歷史的演變進程。
博物館有100余件新石器時代的石器,元代、清朝、民國年間的銅器100余件,元代到民國時期的生活用品500余件,紀念幣、銀票、字畫和塑像等300余件。蒙古民族的銅錢銅幣、古箏、馬鞍、馬鐙、蒙古服飾、馬燈、留聲機、勒勒車轱轆等藏品陳列于櫥窗內,有些藏品只能在歷史博物館才能看到。一根直徑30多厘米、長近50厘米的橢圓形梭梭樹化石,據專家考證是白堊紀時期的,距今有2.5億~6500萬年,是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梭梭化石。一塊長60多厘米,距今10000年~6000年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生活工具,是至今內蒙古發現最大的一塊石器。
布德對記者說:“我的博物館是巴彥淖爾市第一家個人奇珍博物館,專門收藏蒙古民族的石器、銅器和游牧民族用品等?,F在,博物館的各種藏品有1000多件,因為博物館展廳太小,現在有93件石器在烏拉特后旗博物館展覽。有一部分甚至是珍貴到連國內一流專家都需要繼續考證的古文物。這些藏品是我十幾年花了300多萬現金,以物易物500多萬元收集到的?!?/p>
編輯:陳佳
關鍵詞:牧民布德 花費近千萬 搜集4000余件 烏拉特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