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高端打假不能靠“江湖自治”
5月18日,阿里巴巴集團就IACC暫停其會員資格一事發表聲明稱,有沒有IACC,打假都在進行?!艾F在阿里一年打掉的假貨,比線下各種打假活動三十年打掉的總和還多?!卑⒗锇桶褪紫卫砉汆嵖》荚诮邮苡浾卟稍L時表示,假畫、假酒、假寶玉等假貨,自古以來就有,阿里要結束數千年來“人盯人”打假的模式,通過“四維打假”推動知識產權保護。(5月18日法制日報)
電商被IACC加持算不算“形象工程”?這其實是個偽命題。道理很簡單,就算古馳等不逼著平臺打假,“買一次坑一次”的消費者遲早會用腳,逼著阿里清理門戶去。這是市場最粗放的自然法則,如果非要加點“道德血液”渲染一下,就是個很時髦的企業社會責任話題。企業但凡想做大,無論你用不用“誅心論”揣測,它在品牌與形象上,就有天然的保護力與保護欲。明白這層意思,就理解了“有沒有IACC,打假都在進行”的宣示。
我們自然沒必要為阿里的打假行動背書,但在中國電商領域,不得不說的是,其打假是“真打”還是“假打”,確實與消費市場與消費體驗息息相關。在阿里與IACC的愛恨情仇中,其實提供的另一個公共課題更值得關注:在高端奢侈品市場,電商打假靠“滿腔熱血”夠不夠?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須要正視一組不太體面的數據:根據經合組織和歐盟知識產權局的報告,假貨貿易占全球進口貿易的2.5%,價值的高達五千億歐元。美國、意大利和法國品牌是仿造的主要對象。報告顯示2011年到2013年,中國制造了全球63.2%的假貨,其他國家望塵莫及。這其實說明兩個問題:在假貨問題上,“世界”對中國難免有所積怨;而在打假這回事上,線上也好,線下也罷,面對如此海量的假貨,僅靠平臺是捉襟見肘的。
這是一個悖論:阿里在打假上,肯定是有瑕疵的;但如何改變國際大牌的“傲慢與偏見”,僅靠“苦練內功”顯然又是不夠的。這就不能不提到兩個背景:一是技術去原罪化,二是打假國家化。有關第一點,不妨說個小故事:上世紀70年代,美國環球影視城起訴日本索尼,原因是索尼的錄像機使消費者可以很方便地錄制電視節目,這極大影響了權利人的利益。這個官司一直打到美國最高法院,最終,法院以微弱多數判決索尼勝訴。試想,若判決反過來,估計錄像機就不會鋪天蓋地在家庭出現了。由此可見,從趨勢上看,技術及科技的發展,確實讓侵權變得更容易,但這本身不是技術與科技的問題,權利人永遠才是打假的第一責任人。
至于打假國家化之責,這不是阿里的“打假國家隊”能代償的。來自阿里的數據說,比如“迪拜假LV案”,通過品牌人舉報,特戰隊配合多地警方,打掉了制售假團伙,查貨6萬余件假貨。但問題是,其他奢侈品品牌不愿配合咋辦?應對造假的國際化,打假的國際合作必須提上議事日程。最好的辦法,就是學習國際反腐合作機制,建立國際合作打假機制——平臺負責線索,行業負責規則,機構負責打假,品牌負責善后。一句話,高端打假不能靠“江湖自治”來解決。
打假多糾結,假貨就有多猖狂。電商構建的“線上追蹤”“線下定位”“權利人共建”“24小時全年無休”的四維打假模式,終究是有限天地的“盡力而為”,而真正意義上的打假,必是公權在先、全民參與的大戲。(鄧海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高端打假 阿里巴巴 I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