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全國政協調研“國家實驗室的現狀和發展”
走向深藍 大戰略需要大智慧
2014年4月,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程津培,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陳小婭曾率“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加快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調研組到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進行專題調研。時隔兩年,當兩位副主任再次帶隊就“國家實驗室的現狀和發展”專題來到這里調研時,該實驗室已經作為中國首個海洋科技實驗室正式啟用。“從2000年開始申請建設到現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拿下了又一個‘第一個’,并在科研、平臺建設及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可喜成果,不容易。”程津培感慨地說。
如今的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總占地640畝,基本建設累計投入13億元,總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獲得了11個國家部委的支持和多個科研機構的參與。“建設高度高、體量大的國家實驗室已經成為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的定位和目標———服務‘一帶一路’、海洋強國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站在海洋領域世界科技發展的最前沿;建設大科學平臺、大科學計劃、分布式協同創新網絡,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海洋國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秘書長潘克厚表示。
海洋國家實驗室主任委員會主任吳立新介紹,這幾年,海洋國家實驗室一直在基本運行機制上下功夫,以重大戰略任務為牽引,以大科學平臺為支撐,匯聚人才與資源;以目標任務為導向,建立靈活的人才聘任與激勵機制;站在國家的角度,為共建單位唱戲搭好大舞臺,建立“只輸血而不抽血”的合作共贏關系;建立分布式、網絡化協同創新大格局;成立海洋國家實驗室發展中心作為平臺法人。
“打個比喻,實驗室搭建的平臺類似國家大劇院,科學家們想唱什么樣的戲,我們就搭什么樣的舞臺。”吳立新介紹,海洋國家實驗室打破傳統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核心就是重科研、輕行政,不設級別、不定編制,體現“去行政化”和機構“扁平化”,處處尊重科學家意見。
而在管理模式上,采取學術委員會指導下的主任委員會負責制,理事由國家11個部委、山東省、青島市及相關科研機構、特邀專家組成,其中科研人員比例超過50%。“我們就是要打造一個科技機制體制創新的試點。”潘克厚說,科研人員管理采用“雙聘制”,即由原單位負責發放福利待遇,由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根據績效考核結果發放獎勵和補貼,打消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激發科研人員活力。
根據發展規劃,未來3至5年,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將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動力過程與環境氣候安全、藍色生命過程與資源開發利用、西太平洋洋陸過渡帶深部過程與資源環境效應作為重大科研任務。“我們力爭成為國家海洋重大科技創新任務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國際海洋重大合作計劃的主導者和發起者,成為全球海洋科技的高地、海洋強國建設的支撐和藍色硅谷發展的引擎,在3到5年內躋身世界著名海洋科研中心前5名。”吳立新表示。
在程津培看來,青島海洋國家實驗室起點高、內容新、綜合性強,無論是在學科發展還是在管理運行模式上在國內無先例可循。“要保持冷靜的頭腦,穩扎穩打,腳踏實地地在體制機制建設上不斷探索,加強隊伍和服務體系建設,延伸協同創新平臺,為海外人才提供科研條件。”
在學科發展方向上,程津培認為除了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發力以外,海洋國家實驗室還應朝技術領域延伸,用全部海洋科研工作者的力量來交叉部署,為海洋戰略服務。
“國家把海洋科研基地選在這里,海洋國家實驗室責任重大,肩上的擔子不輕。一定要為國家負責,發揮主動性,不斷思考,不斷實踐,形成對國家海洋科學發展戰略的咨詢意見,發揮出海洋國家實驗室應有的智庫作用,帶動其他國家實驗室的創新發展。”程津培表示。(呂巍)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 調研 國家實驗室的現狀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