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我國肥胖女性數量居世界首位
⑤ 肥胖是種病,嚴重者可減壽8年 還可能誘發多種疾病和癌癥
《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報告》作者、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教授馬吉德·伊扎蒂說,“肥胖問題將給健康帶來前所未有的威脅,高脂、高糖飲食導致的疾病將越來越多,而對于肥胖導致的包括糖尿病在內的其他疾病,我們還沒有有效治療手段”。
2013年美國醫學會正式認定肥胖是一種疾病。肥胖,嚴格的醫學術語叫做肥胖癥,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導致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其特點在于體內脂肪細胞的體積或細胞數量增加導致個體脂肪占體重的百分比異常增高,并在某些部位過多地沉積脂肪。
肥胖的計算指標主要依靠體重指數,也就是BMI,指體重(kg)/身高(m)平方得到的數字,用以評估一個人的胖瘦程度,BMI在25~30之間稱為超重,BMI 30~35達到肥胖標準,而BMI大于35屬于重度肥胖。
肥胖或增加10種癌癥風險,尤其是乳腺癌和子宮癌。2015年底,《柳葉刀?腫瘤》上發表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較高的體重指數與10種常見癌癥的發病風險增加有關。當體重指數在正常基礎上每增加5(單位是千克/平方米)時,子宮腫瘤風險增加62%,膽囊癌增加31%,腎癌增加25%,宮頸癌增加10%,甲狀腺癌和白血病風險增加9%;同時還增加罹患肝臟、結腸、卵巢和乳腺腫瘤的總體風險。
肥胖為何能致癌?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何生奇表示,肥胖癥患者多偏好高熱量、高動物脂肪食物,膳食纖維、蔬菜水果的攝入量不足,加上運動量太少,很容易引發便秘。長期便秘會使毒素在體內長時間停留,這其中就含有許多致癌物。此外,高脂肪飲食還會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對腸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損害。身體長期處在這種刺激和損害之中,容易誘發結腸癌。
“胰腺功能是消化脂肪,如果一個人總是吃高脂肪食物,一刻不讓它休息,必然會造成胰腺負擔太重,久之就容易誘發胰腺癌”,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李忠說,此外,糖尿病也可能引起胰腺癌的發病率上升,而肥胖是引發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肥胖也是乳腺癌的危險因素,特別是絕經后年齡50歲左右的女性,實驗數據顯示,絕經后女性體重每增加10%,罹患乳腺癌的幾率約上升1.5倍。”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潘戰和表示,另外肥胖與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關系更為密切,研究顯示,超出正常體重9~20kg者危險性增加3倍,超出20kg以上增加10倍。
肥胖可誘發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北京宣武醫院健康管理科主任褚熙指出,肥胖是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公認的獨立危險因素,有肥胖因素的人,發生高血壓的概率是正常體重的3~4倍,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體重人的2~3倍。因為肥胖者脂肪含量高,容易產生“胰島素抵抗”,即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程度下降。
肥胖者的心臟負荷明顯高于體重正常者,發生心衰的概率是普通人的1倍。此外,肥胖者往往合并高血脂,血液中過多的脂質和膽固醇會附著并沉積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血管管腔越來越細,血管壁彈性喪失,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則會導致冠心病或中風。調查顯示,肥胖者冠心病的發病率是普通人的2倍。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營養科主任鄭錦鋒表示,75%的肥胖人士可能有脂肪肝,大約一半肥胖者合并有脂肪肝。血液里過多的脂肪在肝臟內存積,即可形成脂肪肝,脂肪肝逐步加重,便會發展成肝硬化。肥胖還會擾亂新陳代謝,引發不孕。另外,血液中的大量膽固醇還會導致黏稠度上升,增加患膽囊結石的可能性。肥胖者的膽囊結石發病率是普通人的4~6倍。
由于體重增加,肥胖者呼吸所需的氧氣量也隨之增加。而腹部脂肪的堆積會限制胸腔運動,從而減小肺的運動空間,限制肺的呼吸功能。因此,往往很小的運動量就會叫一個胖子“喘不上氣”,這在醫學上稱為低通氣綜合征。長期的低通氣會導致腦供血不足,影響中樞功能,還會導致機體代謝紊亂。肥胖帶來的低通氣綜合征,白天表現為“喘”,夜間則體現為打鼾,也就是醫學上說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嚴重威脅身體健康。
肥胖可能減壽。大量的美國和歐洲的研究表明,肥胖癥的致死率隨BMI而異。BMI大于32可導致死亡率加倍。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體重每超過正常標準4.5千克,因各種肥胖并發癥死亡的概率就會增加8%;超過標準體重50%的人,病死率較正常人增加30%;超過標準體重100%的人,病死率增加150%。美國每年因肥胖癥而增加的死亡人數,約在11.2萬到36.5萬之間。
2015年《柳葉刀》上的一篇文章顯示,肥胖可造成壽命減少。根據體重指數劃分,超重(BMI25-30)人群壽命減少0~3年,肥胖(BMI30~35)人群壽命減少1-6年,而嚴重肥胖(BMI大于35)人群壽命則可減少8年。這一變化對青年人影響最大,其中35歲以下年輕的嚴重肥胖癥(BMI>40)患者,男性預期壽命減少20年,女性減少5年。老年期肥胖則對壽命沒有明顯影響。
⑥ “健康的胖子”患病風險也高,管住嘴邁開腿才能科學減肥
到底有沒有“健康的胖子”?針對一問題,英國倫敦大學做過一個研究,他們追蹤隨訪了181名胖子,其中66人是“健康的胖子”。10年后,41%“健康的胖子”出現了健康問題,20年后,這一數字變成了51%。20年中,還有11%“健康的胖子”變成了“健康的瘦子”,也就是說,只有38%的人在20年間保持健康且肥胖。
研究的結論是:大多數肥胖者最終都會產生各種健康問題,想做個“健康的胖子”沒那么容易。即使成功保持健康且肥胖,這些人的患病風險也明顯高于體重正常的人。如何降低預防肥胖所帶來的致死性和致病性風險?專家建議,必須重視肥胖問題,盡早實施對肥胖的有效干預,科學控制體重。
管住嘴邁開腿。專家指出,防治肥胖首先要管住嘴,合理營養,再通過合理運動消耗足夠的能量。褚熙提醒,在對體重的管理上,飲食更重要,“多吃一口,也許就需要多運動20分鐘來消耗這部分能量,比如吃一個雞翅要走3000步才能消耗。”北方飲食普遍高熱、高脂、高鹽,食物越來越油膩、越來越咸,高熱、高脂食物和肥胖相關。褚熙建議,日均攝入油量25克、鹽6克為宜,少吃快餐和零食。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肥胖與糖尿病減重外科中心學科帶頭人、中山大學附屬胃腸肛門醫院院長汪建平提醒,要想減肥,一定要放慢進食速度。“通常情況下,當胃腸道感覺到膨脹,就會把‘飽了’的信號發送到大腦,大腦皮層就會分別向饑餓中樞和飽食中樞發出‘吃飽了’的指令,從而停止進食,這個過程大約需要20分鐘。”他解釋,如果吃得過快,等大腦發出“吃飽了”的指令時,你其實早已進食過量了。所以,進食速度一定不要過快,避免吃得過飽。
另外,運動形式、時間也非常重要。肥胖者可以請營養專家根據自身條件,制定基礎代謝所需的能量攝取和消耗計劃。“每天的飲食在基礎代謝上再加幾百大卡,然后運動也要把這幾百大卡消耗掉。”褚熙建議,有超重或肥胖問題的人,即便沒有發生疾病,也可以到醫院的營養科門診就診,關注自己的身體問題。但每個月減1公斤體重是正常可行的速度,減重速度太快可能會有潛在風險,而且也不容易讓人堅持。
管理體重要從娃娃抓起。很多孩子嬰兒時期就超重,沒有引起家長太多重視。專家指出,很多成年肥胖和兒童期肥胖有關,脂肪的細胞總數在兒童期就形成,生長發育過程中脂肪細胞會增加,成年后主要是脂肪細胞體積的增大。如果兒童期很胖,脂肪細胞的數量就會產生很多,成長過程中每個脂肪細胞體積放大,成年肥胖就形成。
專家特別強調,管理體重要從娃娃抓起,包括青少年的體重控制。“北京市青少年肥胖率每年都在增加,超重肥胖率這么高。我們主張從嬰兒就開始體重管理。”
編輯:趙彥
關鍵詞:我國肥胖女性數量 居世界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