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帕金森病不等于癡呆癥,要及早防治
加強體育運動及腦力活動,可以延緩腦的衰退,避免精神疲勞,這樣不僅能延緩運動功能減退,同時也有助于防范疾病。
前段時間,年近七旬的李伯伯半夜睡覺時大喊大叫,手腳亂動,而且幾年前出現了左側肢體抖動,嗅覺也差了許多,家人開始以為是老年癡呆癥,后來去醫院才被檢查出原來是患了帕金森病。
筆者從清遠各大醫院了解到,根據現有的病例,帕金森病及其綜合征,90%以上是后天患上的,其病早期可能誤診為癡呆癥,但兩病有明顯區別,需要及早進行預防治療。
據了解,帕金森病(PD)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多在60歲以后發病,其癥狀表現為靜止時手、頭或嘴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等,65歲人群患病率1.7%,目前中國約占全球病人1/2。隨著老齡化到來,帕金森病已成為心腦血管病、癡呆癥之后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殺手”。
七旬患者白天動作緩慢,半夜大喊大叫
王大叔,男,55歲,習慣性便秘10余年,經常3至5天解一次大便,多次到醫院做消化系統檢查,未發現明顯腸道疾病。10年前開始感覺聞味差了,聞不出香蕉、醋的氣味,最近1年來,右上肢體動作不靈活,動作緩慢,來醫院檢查做完相應評估后,被診斷患上帕金森病。
李伯伯今年67歲,多年來睡眠中出現大喊大叫、手腳亂動,有時睡夢中滾落床下,為此,家人特意為他安排較矮的床鋪。3年前出現左側肢體抖動,動作緩慢,頭部做磁共振檢查無明顯異常,經神經內科醫生評估后,被診斷為帕金森病。隨后接受帕金森病的規范治療,李伯伯夜間大喊大叫現象控制了。
看過上述典型病例后,有人會緊張,像便秘、嗅覺減退、夜間大喊大叫等很多老年人都有,是否表示會患帕金森病?專家表示,客觀講,超早期帕金森病表現主要以非運動癥狀為主,是腦內多巴胺能神經細胞慢慢死亡的過程,上述表現如便秘、嗅覺減退、輕微的運動功能障礙,均不是發病前帕金森病所特有,衰老也可以有其中癥狀。若有兩個以上表現,建議到正規醫院的神經專科就診,并注意跟蹤隨訪。如能確診為帕金森病發病前的征兆,須預防神經細胞進一步壞死,保護好腦神經及運動功能。
50歲以上患者較為常見
據了解,遺傳、環境污染、與毒物接觸、人口老齡化等因素與帕金森的發病都有一定的關系。男女發病比例相當,以50歲以上的患者較為多見,5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五百,6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就達到十萬分之一千左右,70-79歲人群的發病率更是達到高峰。在清遠,年齡小的患者,最小的只有五六歲,這一般與遺傳、體內重金屬含量高以及飲食上攝入過多的添加劑等因素有關。
專家指出,對帕金森病的治療以藥物治療居多,也有手術的方法。比如使用激發療法,通過使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這種功能上和多巴胺相似,能像多巴胺一樣激活多巴胺受體,從而起到類似多巴胺一樣作用的藥物。臨床上,也有使用替代療法的,但無論是替代還是激發,目的都是要最大限度保存多巴胺分泌的功能。手術方法一般是藥物已經無法發揮作用時候的選擇,而且還要看患者是否有適合手術的指征,并不是每一位帕金森患者都適合手術治療。
有不少醫生治療帕金森時會使用一種叫“美多巴”的藥物,這種藥物會非常見效,但隨著疾病的進展,就有可能出現劑末效應和開關現象。劑末效應簡單而言就是用藥以后短時間內效果下降,開關現象就是不明原因突然出現癥狀的改善或突然加重。
因此,專家一般不主張在早期治療時給患者使用美多巴,“這就好比一個人一生中只能吃一碗飯,飯吃完了人就沒了。這碗飯需要慢慢吃,什么時候吃,每次吃多少都很講究。科學用藥非常關鍵,否則到了晚期已經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可以控制病情了。”
編輯:趙彥
關鍵詞:帕金森病 癡呆癥 及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