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景區“黃牛”折射實名制虛設
清明小長假期間,記者在北京、湖北、安徽、吉林等地旅游景點采訪發現,一些景區的“黃牛”能夠拿到低價真票,有的“黃牛”把價格炒高數倍獲利,有的則還帶著游客逃票然后強制消費。(4月7日《華商報》)
這些年,黃牛成了我們這個社會久治不愈的毒瘤。買火車票有黃牛,上醫院看病掛號有黃牛,看會展演唱會有黃牛,如今就連景區也出現了大量黃牛的身影。可以這樣說,但凡有空子可鉆有利可圖的地方,都能看到黃牛的身影。“牛市”堅挺,令人心煩。
因為黃牛不是志愿者,不是為游客服務的,而是為游客添堵的。一張故宮門票原價60元,黃牛賣到150元,最高要價300元;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主題樂園,原本370元、499元兩檔的門票被炒至上千元,部分商家甚至掛出“首日門票3899元”的價格,高出官方渠道售價10倍之多。面對票價“屠刀”,你是躲還是不躲?躲,千里迢迢來到這里,不去看看心存遺憾,不躲只有挨宰一個選項。這就再次證明,黃牛不僅有來票的渠道,還有市場的需求。需求是市場的原動力,于是黃牛這種生意,也就風生水起了。
但并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票販子也是這樣,它讓原本正常的經濟秩序變得混亂不堪,它讓消費者深受其害,引起他們的強烈不滿。前不久那位女孩醫院門口的痛斥,就是這種不滿的印證。也正因為如此,打擊票販子、號販子,再次成為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筆者以為,黃牛之所以是“打不死的小強”,就因為存在管理漏洞。實名制本來就是為了遏制黃牛而采取的一種措施,但實際操作上往往卻成了一種虛設,沒有發揮“實名”的作用。病人拿著不是自己真實身份信息的號也能就診,游客拿著不是自己真實身份信息的票也能進門,又如何能阻擋黃牛的火爆?
由此可見,管理部門不但要限制每個身份證訂購門票的數額,還要將實名制落實到預約尤其是現場查驗環節,凡是身份不符的,即便有票,也不能享有消費的資格,這樣才能有效制約黃牛的亂象。
中國人喜歡變通,而變通常常成了藏污納垢亂象孽生的土壤。游客抱怨黃牛倒票,就先從抵制黃牛開始,不給他暴利斂財的機會。你堵不住黃牛盈利的沖動,再堵不住自己“銷贓”的欲望,那就天不助人了。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景區“黃牛” 景區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