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網絡大國策:中國經濟借網升級 釋放社會潛在生產力
中國經濟主動擁抱互聯網謀升級
3月21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該公司2016財年電商交易額達到3萬億元人民幣。以“互聯網+”零售為主體,以阿里為代表的電商生態,不僅帶來了數以萬億元計的成交額,更帶來了數以千萬計的創業就業機會。阿里研究院高級專家吳坤說:“有那么多人在買賣、帶動那么多人就業以及創造如此大的商業規模,互聯網就是一個新的經濟體。”
吳坤認為,當把互聯網看成一種“新經濟體”時,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那么網絡拓展經濟空間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以前重要的生產要素是勞動力,經濟發展多靠人口紅利,未來要講究數據紅利。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都是互聯網經濟的有效配置,這就是一種生產力,實質是效率的釋放。”
政府主導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一年來,不少傳統企業主動擁抱互聯網,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互聯網+”落地路徑,在企業中植入屬于自己的互聯網基因。例如四川一家民營企業,借助微信連接起養殖戶、水產經銷商、專業技術員,建立在線業務,傳統的水產飼料生產因此有了互聯網玩法。
“互聯網+”與各個產業的深度融合,將會形成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騰訊研究院秘書長司曉認為,這一產業體系不是單純的互聯網行業,而是傳統行業完成“互聯網+”轉型之后,形成的升級版智能聯網產業集群。科技領域專家勾勒出這樣一幅“智能制造”的場景:人人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零散下單,系統高效配置,廠商批量生產卻又實現高度定制,人人獲得不同特征的產品,制造業附加值提升、供給效率明顯提升……
海爾把冰箱做成美食生態圈,傳統家電轉身為“網絡神器”;華為在幫助釀酒企業在釀造、蒸料、發酵等過程中實現網絡調配,保證質量的同時,提升了40%的產能;三一重工讓工程機械設備聯網,讓機器上的數據產生價值;紅領制衣用大數據實現批量定制……中國企業正開始主動轉型,探索適合自己市場需求和制造業特征的“工業4.0”。
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不是簡單的“互聯網+”,而是將互聯網應用延伸至產業鏈的各環節,真正從供給側提質增效,將工業與互聯網兩者融合創新。多位業內專家認為,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的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是中國工業經濟“彎道超車”的最佳路徑。
分享經濟: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一大突破口
如今,方寸大小的手機屏幕上已經不僅僅提供溝通、娛樂功能,更帶來了“分享經濟”。這個在O2O模式下延伸出的新業態,正成為一種新經濟潮流。
對內蒙古赤峰的李女士一家而言,2016年的春節格外特別,她與家人在離家數百公里外的北京“新家”里迎來猴年。因為要在北京參加長達一個月的培訓,李女士通過手機應用“小豬短租”租下一套閑置樓房,38天的短租租期讓她和家人獲得了賓館、長租房屋之外的溫馨、喜慶。
除了“小豬短租”,市場上也不乏其他的分享經濟創新模式:“滴滴出行”既提升出租車招車效率,也讓閑散社會車輛對接用車需求;數字政通的“通通停車”連接停車場車位與車主,實現精準閑時停車;“回家吃飯”讓私家廚房菜肴吸引白領訂餐,實現家廚共享……
最新發布的《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1.95萬億元,分享經濟提供服務者約5000萬,保守估計參與分享經濟的活動總人數超5億。
基于相關研究和專家預計,未來5年我國分享經濟增長年均速度將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場規模或將占中國GDP的10%以上。中國在分享經濟領域正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圍繞分享經濟業態的顛覆性創新也逐步領先國際。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網絡大國策 中國經濟借網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