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讓每一戶貧困戶都過上好日子
西安市政協常委會專題協商農村脫貧攻堅
“脫貧攻堅要找準窮根子,因地制宜,對癥下藥,確實做到幫窮扶困,讓每一戶貧困戶都過上好日子。”來自西安藍田貧困縣的白安選委員的發言引起大家共鳴。3月29日至30日,西安市政協召開常委會議,對西安市農村扶貧開發工作進行專題協商。政協委員們圍繞農村貧困問題,提出了21條脫貧攻堅的好點子,受到與會的市政府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肯定。
按照2011年陜西省定農民人均純收入2500元的扶貧標準,2012年底,西安市有貧困村574個,農村貧困人口36.6萬人,占全市858萬人口的4.26%,占全市農村人口(390萬)的9.38%。從2013年開始,西安市對全市574個貧困村實行三年包村幫扶,24579名干部進行了一對一結對包戶幫扶,對貧困村派駐第一書記837名,通過實施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扶持、教育扶持、文化扶持等各類幫扶項目和移民搬遷、整村推進、產業發展、能力提升和政策兜底等“五大工程”,2015年底,西安在冊貧困人口全部達到或超過2011年制定的省標、國標貧困標準。
但是,市政協在調研中發現,農村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成果并不牢固。委員們了解到,導致農村貧困戶致貧的主要原因有老弱、病、殘、癡等,也有缺少資金、項目致貧和因學致貧等情況。縣域內企業規模小、數量少,就地吸納貧困戶就業崗位有限;為了適應政府大型工程建設及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當地群眾缺少脫貧致富路徑。委員們還了解到,目前,一部分貧困戶雖然通過低保等政策救助暫時指標脫貧,但貧困狀態并沒有改變。委員們認為,現在農村貧困戶已經從過去的單純收入型貧困變為收入型與支出型疊加的復合式貧困,存在著發展難度大、易返貧的特點,靠單一輸血和經濟扶持難以奏效。
會上,委員們建議,把改善貧困地區發展條件納入各行業部門“十三五”發展規劃,在政策制定、資金項目安排等方面向貧困地區傾斜;對全市貧困戶進行摸底識別和核查,對不同類型貧困狀況,根據實際情況實行臨時救助、低保托底及扶貧開發等不同方式予以分類精準幫扶;實行漸退低保幫扶,對當年超過低保標準但收入不穩定貧困戶,延續1年低保政策;對家庭收入超過貧困線,但因病、災、學等原因支出過大,造成基本生活嚴重困難的群體予以特別救助。
委員們還建議,取消對貧困縣的GDP考核,實行脫貧攻堅“一票否決制”,讓貧困縣領導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貧開發上;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出臺產業扶貧優惠政策;推廣搬遷移民進城進園模式,將偏遠山區貧困群眾搬遷到城鎮工業園區附近集中安置、就業;建立生態補償專項經費,增加低收入群眾轉移性收入;廣泛宣傳脫貧攻堅成就、社會各界助貧幫困事跡及脫貧致富的典型,引導全社會開展獻愛心、送溫暖等活動。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西安市政協 政協常委會 協商 農村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