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雨花臺,書寫一段精神傳承的動人故事
勿忘先烈承遺志 時代不同報國同
如今的雨花臺,每年接待來訪者達600余萬。隨著環境的美化,史料的豐富,多媒體展示功能的完善,互動功能也大大增強。
最讓來訪者感動的是館內陳列的大量烈士書信:
——“我所要的名和利,是大眾所需要的名和利,我不稀罕個人的名和利!” 孫曉梅烈士這樣對母親說。
——“剔除中飽,涓滴歸公,一文錢都要用在有利革命上。”呂惠生烈士這樣對同事說。
——“一個人除解決自身的問題而外,還須顧及到社會人類。” 冷少農烈士這樣對未滿7歲的兒子說。
……
去年,南京開展了一場“給革命烈士回信”征文活動。2000多位大中學生和青年職工,閱讀了犧牲時與他們年齡相仿的烈士們邁向生命盡頭前的遺言后,向烈士們發出自己誓言:
——“敬愛的孫曉梅烈士:也許傾盡一生,我也無法達到您的高度,但是我始終在仰望、在追隨,用靈魂愛我的祖國!”
——“尊敬的呂惠生烈士:我們要學習您謙遜廉潔,從不邀功請賞的優秀品質,為他人謀福祉!”
——“敬愛的冷少農烈士: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堅守,只為讓歷史不白白哀痛,讓未來絕不為現在遺憾!”
……
南京市委宣傳部長徐寧對記者說:“讀了這些回信,我一次次受到震撼和感染。紅色傳統、紅色基因正在青年一代中傳承和延續,我深為他們感到自豪!”
從2006年至今,南京農業大學每年向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派出16人的義務講解隊,利用周末為參觀者講述烈士故事。理學院大四女生孫韻婷告訴記者:“以前,我總是遇到打擊才肯拼搏,當講解員之后,受到烈士精神感染,自強心態成了一種常態。”
4月2日,一場“雨花臺英烈親屬口述史征集活動”正式啟動。從南京24所高校中選出的40位大學生志愿者將奔赴全國,尋找烈士后人,搶救紅色史料。南京大學歷史專業研二學生張梓晗驕傲地說:“這次工作必將成為我大學生活中最值得珍惜的一段經歷。”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副研究館員張國強告訴記者:“我們所處時代與烈士不同,但同樣需要養成盡忠報國的血性。”
雨花臺松柏環抱,來訪者都會在烈士紀念碑前看到這樣的碑刻:我們和我們的后代會常來這里。(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雨花臺 精神傳承的動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