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王東林:農村復興需要文化重構
今天,我國農村的“空心化”是顯見的事實。農村精壯人口單向流出和隨之而來的文化流失、小農經濟的終結,是傳統農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傳統農民和留守人口又無法承擔起農村復興的重大任務。因此,農村復興需要“文化重構”,其中的關鍵在人。
王東林
現在,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和適度調整農村土地政策,實現小農經濟向現代農業的全面轉型。同時,要打通城鄉雙向流通渠道,重建農村知識文化新階層。
為此,政府應盡快調整政策,既要鼓勵農村才俊、青年學生回鄉創業,也要鼓勵從鄉村走出去的退休人員或其他人員根據自愿原則回到農村定居,以盡快形成新的農村知識文化群體,參與鄉村管理和文化教化。
組建和派遣“復合型農村工作組”,也是推進農村復興的重要一環。“復合型農村工作組”,主要由政府選拔的青年大學生、青年干部和退休返聘干部組成,具備復合型知識結構。可以讓他們進到農村村委會,連續工作三年至五年,分片包干,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參與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村建設規劃、文化保護規劃、現代農業產業設計和扶貧工作計劃,并像工業“招商引資”一樣開展現代農業“招商引智”工作,促使規劃和設計落地生根。當然,政府對奔赴農村的工作組人員,應作出激勵性制度安排。
此外,必須依托農村知識文化新階層,實現農村文化重構。“文化”是人類特有的生存方式。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核,與現代農業經濟基礎相適宜的一系列觀念模式、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具體而言,包括小農經濟文化觀念的破除,社會化大生產觀念、生態經濟觀念、法律觀念、生態生活模式的確立,農村基層自治的實現,農村教育與新式農民的培養,移風易俗與新生活習慣的養成等。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江西師范大學教授)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王東林 農村復興 文化重構 文化流失 小農經濟 傳統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