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向人人可參與、個性化生產轉變
“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著眼點
制造業正處在向數字化轉變的過程中。時至今日,我們依然主要生活在由實物組成的現實世界中,數字革命基本局限于屏幕上。今后,創客運動將使網絡智慧更深入地與現實世界結合,商業互聯網模式將向制造業轉移,傳統制造業將被顛覆。眾多個人制造匯成全民創造,推動新的工業革命蓬勃發展,全球制造業將由此翻開新的一頁。21世紀制造業的總體趨向,不是行業龍頭企業的消失,而是龍頭企業對行業的壟斷不復存在。擁有大量員工的大企業依然存在,同時還存在大量專門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小公司,制造業的格局將發生根本改變。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發達國家提出再工業化的概念,其表層意思是把轉移出去的制造業召回來,而其深層目的不是重回傳統制造業,而是發展人人可參與的數字制造業。數字制造將對傳統制造業構成嚴峻挑戰,首當其沖的是以低成本勞動力為競爭優勢的發展中國家。著眼于提高數字制造水平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將是“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由大批量定制向個性化生產轉變
從一定意義上說,人類社會生產史就是不斷創新創造的歷史。隨著人們物質文化需求不斷獲得尊重和滿足,制造業也將走向個性化生產時代。
制造業將跨越大批量定制階段。人類社會早期處于少量定制階段,這個階段延續了近3000年。始于1500年的威尼斯造船廠,標志著人類進入標準化生產階段,可互換零件(標準化零件)在19世紀成為紡織、機械等壟斷行業的基本特征。1910年,福特公司在底特律郊區海蘭帕克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大規模生產汽車的工廠,使用可互換零件系統,用于大規模制造標準產品,這標志著人類進入大批量標準化生產階段。20世紀70年代初,以豐田汽車制造公司為代表的企業,將量產與定制相結合,客戶需求和產品之間有了更多直接聯系,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得到較好滿足,標志著人類進入大批量定制階段。而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批量定制階段將逐漸成為過去時。
個性化生產將成為制造業發展主流。本世紀初,制造業開始進入個性化生產階段。個性化生產與人類社會早期的少量定制相比,在滿足人們的差異化需求方面沒有本質不同。但它不是對早期少量定制方式的簡單回歸,而是基于不同技術的“否定之否定”。在個性化生產階段,推動制造業發展的關鍵不再是產品,而是滿足人們的內在需求。有觀察家預測,2040年左右,3D、4D打印技術將發展到成熟階段。當3D、4D打印技術成為生產的基本組成部分時,制造業的個性化生產時代就真正到來了。科學把握和順應這一時代潮流,是“中國制造”順利轉型升級的一個關鍵環節。
(作者為上海市委黨校第三分校綜合教研中心教授)
編輯:秦云
關鍵詞:制造業 個性化生產 人人參與 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