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王碩:科技巾幗也須關懷
過去的一年,對于女性科技工作者來說是榮耀的一年——中國中醫(y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屠呦呦獲得中國首個諾貝爾生理學和醫(yī)學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謝毅獲得具有“女性諾貝爾科學獎”之稱的“世界杰出女科學家獎”。在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出現越來越多女性的身影……
在閃光燈的背后,女性科技工作者面臨的壓力和困難并不比普通人少。
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前夕,科技界和科協(xié)界的女委員們有話要說……
“我們應該為女性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正值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表示,“我們和男士一樣,有著遠大的理想和對事業(yè)執(zhí)著的追求。努力為這個事業(yè)奮斗,最終會有成果。”2013年,李蘭娟當選為國際人類微生態(tài)聯盟主席,這是亞洲科學家首次擔任這一職位。
“我們可以很強大。”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楊玉芳說出了許多女性工作者的心聲。“女性的細致、認真,在團結協(xié)作方面的能力都讓她們在科研中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截至2011年底,我國女性科技人力資源已達2491萬人,占總量的近40%。
在取得諸多成績的同時,“不容易”是她們共同的感受。
“相比于男性,女性一般更關心家庭和孩子的成長,所以要分出很多精力去照顧家庭。”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賽娟指出,“如果堅持做科研,就意味著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副所長周玉梅也深表贊同。她告訴記者,女性科技工作者如今壓力很大:一方面,科研活動的競爭比較激烈———“非進即退”的晉升機制、發(fā)表論文、申請項目等一系列工作都擺在她們面前;另一方面,對孩子的撫養(yǎng)、培養(yǎng)占用的精力和時間也日益增多。
“做科研不可能‘朝九晚五’,加班是常事。”周玉梅遺憾地發(fā)現:“很多女性,博士讀完后,在研究室中做兩年科研,由于壓力、家庭種種原因而申請調到管理崗位。”
“管理崗位女性的比例在增加。”周玉梅期望,“如果女性真心喜歡科研的話,一定要克服一些困難。30歲至35歲正是女性科研能力積淀和飛躍的黃金時期,一旦錯過就很難補上了。”
2014年,全國政協(xié)科協(xié)界委員曾專門就“如何更好發(fā)揮女性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在北京、上海、杭州、武漢等地開展實地調研。調研組發(fā)現,隨著女性學歷增長、職位升高和影響力增強,女性科學家的人數卻越來越少。
“希望在注重公平的基礎上,給女性多一些關注和關心,給女性多一點在參與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的上升空間與通道,提高女性科技工作者參與科技決策的比例。”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曉蘭呼吁。
編輯:陳佳
關鍵詞:王碩 科技巾幗 也須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