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界人物藏界人物
柏德元:一場傳承的文化苦旅
柏德元(右)正在展示掃堂灰技藝。左圖為他制作的斷紋座屏精品。
民藝系列開欄至今,尋訪、呈現了多位北京手工藝者的故事。一些讀者的反饋也讓人感到振奮:原來,在我們身邊,生活著這么多手藝人,他們從未在城市里消失!
在今年的北京臺春晚上,8位整齊亮相的“燕京八絕”傳承人吸引了眾多目光。經歷了長久的孤寂和堅守,他們身上發生了哪些故事?從本期開始,我們將陸續為您帶來“燕京八絕”背后的故事。
這些傳承人都已不再年輕,有的正面臨著后繼乏人的現狀,有的已經開始繼承式的發展創新,為傳統技藝注入新活力。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才讓北京這座文化古都有了溫度和自己的性格。
69歲的柏德元最近很忙。
春節過后,來邀約采訪的媒體不斷,除了技藝,所有人都想了解他背后的故事;還有一件讓他不敢掉以輕心的事,廠里耗資百萬制作的紅樓夢主題大型屏風正在緊張的制作。
“現在廠里的這些老師傅們,歲數都不小了,他們做活的水平,現在的年輕徒弟一時半會兒還趕不上。”作為北京金漆鑲嵌廠的負責人、北京市一級工藝美術大師、金漆鑲嵌髹飾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柏德元有自己的“算盤”,“多出精品,搶救性地為這門技藝留下更多的珍品。”
誤打誤撞進了廠
柏德元是金漆鑲嵌技藝的第五代傳人,他的背已經微駝,還有十幾年的糖尿病史。不過,每當和別人說起金漆鑲嵌,他總有說不完的話。
1962年,15歲的柏德元進了北京金漆鑲嵌廠,也就是現如今的北京金漆鑲嵌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誤打誤撞,柏德元這樣形容剛進廠的自己。
說起北京金漆鑲嵌廠,大有來頭。中華漆文化有著七千年源遠的歷史。明清時期,漆器生產進入繁盛期,清宮內務府造辦處專門設有“漆作”。清末,漆器工藝走向民間,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漆器作坊。北京金漆鑲嵌是漆器的一個重要門類,無論從師傳系統、工藝技法,還是藝術風格,都直接繼承和發展了明清宮廷技藝。
1956年,由16家作坊采用“公私合營”方式聯合組建了北京金漆鑲嵌廠。這在當時是赫赫有名的國有企業。剛進廠時,柏德元被分到了技術研究組學徒,在這里,他接觸了大量手藝精湛的師傅,這些人都是當時頂級的工藝美術大師。
金漆鑲嵌這門技藝內容廣泛,柏德元最初學的是漆活,也就是學著怎樣把一件木胎活,通過“一麻五灰十八遍”的技法,做成一件漆胎。
僅上灰這一道工序,就分掃堂灰、壓麻灰、中灰、細灰、漿灰,每道灰都要用細膩的砂紙打磨,一直到漿灰,漿灰上面還要上漆,三道生漆過后,再刷墊光漆、再打磨……至此,一件漆胎才算基本完活。
學“四大斷”絕活
柏德元進廠后拜王珍老藝人為師。王珍老先生是清宮造辦處第四代傳人。看到這個“關門弟子”踏實肯學,王珍教給了柏德元很多絕活。“四大斷”——斷紋工藝就是漆器制作技藝中的一項絕活。
這項技藝最早出現于宋代,是用來仿制歷史上的漆器精品的。這四斷分別是撅斷、顫斷、烤斷、曬斷。顧名思義,有的是烤出來的,有的是曬出來的,有的是撅出來的,有的是顫出來的,但由于配方不一樣,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每一種斷紋可以展現出一個朝代特有的自然氧化和風化。
特殊的技藝帶給北京金漆鑲嵌廠極致的輝煌。“我們為國家出口創匯作了不小的貢獻。那時賣出的產品,一元人民幣幾乎能等值換到一美元。”
到了上世紀90年代,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去主要走出口路線的金漆鑲嵌廠已經很難再接到外貿訂單,廠子陷入了困境。1992年,柏德元被任命為廠長。當時的金漆鑲嵌廠全部資產只有5000多萬,而負債竟達近5000萬。連續幾個月發不出工資,工人大量流失。正式接手廠子后,柏德元急得得了場大病,醫生懷疑他得了癌癥。彼時,正值工美集團召開工作大會。
“集團現在有四大癌癥,地毯六廠、花絲鑲嵌廠、北京首飾廠、金漆鑲嵌廠。最重的是金漆鑲嵌廠。金漆鑲嵌廠要是好了,工美就好了。”會上,一位老領導的話深深刺痛了柏德元。
“在醫院我被說成是癌癥,在公司廠子又被說成是癌癥,難道我們沒救了?” 從不說喪氣話的柏德元回廠后召開全廠會,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他要背水一戰!
有人說,柏德元受命于企業的危難之時,他走的是一場傳承金漆鑲嵌的文化苦旅。柏德元說,也是從那時開始,他意識到繼承金漆鑲嵌這門技藝的責任,他不忍心使漆藝文化在他這代人手中失傳。
在最艱難的日子里,一個外貿訂單決定了廠子能否繼續存活下去。為了能完成這個訂單,柏德元從銀行貸了十幾萬的款,他帶領全體員工,大膽借鑒國畫中的翁染、皴搜、點暈等技法,創造出既有現代感又有古典風韻的系列產品,這些作品既有工筆之風,又有寫意之法,贏得了市場的認可,使企業走出了生死邊緣。2002年,北京金漆鑲嵌廠扭虧為盈。
守住遺產靠創新
2005年,廠子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金漆鑲嵌技藝,柏德元從保護傳承人、保護技藝、保護產品等多方面制定了具體的保護措施。
這些年,通過舉辦“金漆鑲嵌文化節”、“大師帶徒”、“古代木雕精品展”、“中華屏風文化展”等系列活動,使原本是宮廷藝術的金漆鑲嵌開始走入尋常百姓家,同時也讓非遺理念以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形式深入人心。
隨著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理念的推廣,柏德元認識到,就漆器等傳統工藝品而言,在產品研發方面,應該著力搶救瀕臨滅絕的技藝和品種,包括有計劃、有步驟地仿復制古代漆器的經典作品。自2009年末至今,在他的帶領下,公司仿復制完成了百余件歷朝歷代漆器精品。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柏德元 金漆鑲嵌 傳承 民間工藝 漆器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