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請問誰來關心“感冒藥的口感”?
猴年春節,600萬出境過年的中國游客“刷出”境外消費900億元人民幣的新紀錄。如果還“爆買”動輒數萬元的奢侈品、上千元的智能馬桶蓋、電飯煲等高端耐用品,那就OUT了。“新華視點”記者采訪發現,這個春節,兒童感冒藥、衛生巾、絲襪、安全套、指甲鉗、保溫杯、電動牙刷、鋼筆等一大批低價日用品紛紛登上“熱賣品榜單”。(2月17日《現代金報》)
外國的月亮當然不見得比中國的圓,但,如果在制造業上客觀評斷,即便不是引力波時代已經到來,中國制造依然還有很長的快速奔跑的空間。一句話,縱使眼睛不是雪亮的,消費者斷然也不是傻子,“爆買”背后,怒其不爭才是主因。
前兩年,日本馬桶蓋在中國制造業內掀起“腥風血雨”,國內馬桶蓋企業紛紛“意難平”,怪中國消費者見異思遷。去年底,國家質檢總局抽查智能馬桶蓋,“合格率僅為60%”。這酸爽的數字,算是為各種傲嬌的埋怨深深打臉。是啊,大飛機和高鐵都有了,圓珠筆芯卻造不好,天理何在呢?
春節去國外“買買買”,其實也挺無奈。大包小包,拖家攜口,算匯率、比價格,各種托運和清關的麻煩,沒事兒誰愿意吃這份苦。如此費心巴力,道理其實還是那個道理:就像一次入手20盒感冒藥的上海媽媽說的,對比日本感冒藥與國產感冒藥,二者在成分原料上差別并不大,但“日本感冒藥的口感明顯好很多,且有專門針對小孩的十幾種不同口味,包裝精致、設計也非常可愛,哄孩子吃藥省力多了。”有錢有閑,誰都愿選擇更好的。但這事還是讓中國制藥企業深感恥辱,因為“事實上,很多日本藥的原材料都是從中國進口,但國民仍趕到日本‘搶藥’,這說明在產品品質、附加值、消費體驗方面,中國藥企還有很大差距。”原材料都一樣,不過一轉手,這“妙手生花”的本事,果真很玄幻?
答案恐怕未必太復雜。只須問一聲:中國藥企在乎過消費者的口感嗎?
“感冒藥的口感”,聽起來有些奢侈,在實際消費體驗中,卻是很走心、很實用的一件事。在感冒藥上繡出花兒來,是制造業的真本事。如果在藥企的眼里,消費者只是持幣待宰的虛化群體,只是市場交易中的對立方,那么,它們自然不需要細分消費需求,不需要照顧看似“小眾”的消費心理。最大的心思,就偏移到廣告忽悠、包裝過度、價格投機等領域去了。
還是數字最有發言權:一方面,2014年,國家藥審中心接受新的藥品注冊申請8868個,“這里面重復申請,無效、虛假申請的數量很多,尤其是改變劑型、包裝、藥品名稱的藥品注冊數量,這也使得藥品注冊審批過慢。”另一方面,有數據顯示,總體上國際新藥研發費用大約需要5億美元至10億美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10%。而隨著國內上市公司2015年年報的披露,截至2月16日,總計有7家藥企披露了研發費用總額及研發費用總額占其去年營業收入的比重。其中哈藥股份的醫藥研發費用為最高,不過,占其去年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1.27%。
心在什么地方,腳就奔向什么方向。旅游季成了海外淘的“爆單季”,中國制造真該放下身段,聽聽市場怎么說、猜猜消費者怎么想。(鄧海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感冒藥的口感”中國制造 海外爆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