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陳懷皚導演《青蛇傳》
大約是1987年,北京電影制片廠準備把錫劇《青蛇傳》拍成八聲道、70毫米特大寬銀幕戲曲電影,當時在我國還是第一部。
陳懷皚
為此,作為這部戲劇編劇的我上下奔走,終于贏得中央電影局的大力支持,在電影局全年30萬元科研經費中,撥出10萬元作為拍攝錫劇《青蛇傳》電影的科研經費,但有兩個條件:第一,我必須請出陳懷皚任該劇導演;第二,請曾在蘇聯和美國留學、電影界稱為“雙皮老虎”、當時國家獨一無二的特技權威張爾瓚出山搞特技。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經過數月的努力,最終功夫不負苦心人,我終于達到了電影局的要求,把兩位大師都請到位。我和陳懷皚老師的緣分,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樸實的藝術家
為了讓《青蛇傳》上銀幕,我與懷皚老師在無錫、北京接觸了數個月,深刻地了解了這位樸實的老藝術家。
1988年春天,陳懷皚導演來無錫審看錫劇《青蛇傳》演出。他對把《青蛇傳》搬上銀幕滿懷信心,因為有很多有利條件:有張爾瓚的特技設計,有電影局10萬元科研經費,沒有大名角讓人難以取舍,可以自由地在全國選角色……他還詳細地跟我分析了這部戲的賣點。
在北京時,我常去陳懷皚老師家。他家里并不奢華,三個小房間,中間一房,做了會客室。陳懷皚老師數十年來拍了許多好電影:有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合演的《野豬林》,關肅霜演的《鐵弓緣》,裴艷玲演的《寶蓮燈》等優秀戲曲電影。他還與崔嵬合作,拍攝了《青春之歌》《小兵張嘎》等優秀故事片。
不僅是說戲,我也常與他閑聊,遇到吃飯,陳懷皚老師就留我一起吃。
懷皚老師告訴我,他是福建人,本姓鄭,原來福建要他回去當省話劇團團長,結果他鉆進了電影圈,出不來了。他與夫人都有工作,凱歌兄妹二人無人帶,尤其出外景離開北京,實在沒有辦法,所以有一段時間,他把兒子陳凱歌寄托在梅蘭芳家。似乎是冥冥之中注定了陳凱歌今后要拍攝電影《梅蘭芳》似的,預先讓他體驗了生活。
陳老師的夫人晚年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常年臥床休息。他們夫婦相敬如賓,陳老師悉心照料著妻子,而且每當他出遠門時,都必須把女兒叫回來照顧母親。
促成師生見面
我通過《上海戲劇》雜志主編鄭拾風老師認識了戲劇大師黃佐臨。當時,鄭老師正在華東療養院休養。我去無錫太湖邊大箕山看望鄭拾風老師時,正巧黃佐臨老師也在華東療養院休養,于是鄭老師拉著我去見了這位戲劇大師。
黃老導演過錫劇《雙推磨》,知道我是錫劇隊伍中的青年編導,一見如故。他對我說:“我原準備把錫劇《打面缸》也拍成電影,那是個難得的喜劇,非常好。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只能作罷。現在我老了,這是我欠你們錫劇的一筆債!”
陳懷皚老師曾告訴我,在抗戰時期,在四川江安的國立“劇專”,他曾做過黃佐臨大師的助教。黃佐臨老師在無錫休養的事,我通過電話告訴了陳懷皚老師。陳老師非常高興,說“一定要見次面”。
因為時間緊迫,他們師生見面只能在審看錫劇《青蛇傳》演出之前的幾分鐘,地點在當年的無錫縣查橋鎮(現在的無錫市錫山區云林街道)新建的大劇場。陳懷皚老師在劇場門口等待他的老師。當小車來到劇場,我把黃佐臨、鄭拾風一一攙出時,陳懷皚老師已經迎了上來。我把鄭拾風老師介紹給了陳懷皚老師,懷皚老師與黃老、鄭老一一握手。
之后,懷皚老師恭恭敬敬地對黃佐臨叫了一聲“老師”,接著,他深深地向黃老鞠了一躬。多年未見的二人眼里飽含著熱淚,他們不知有多少話想說,但是卻什么都沒有說。
懷皚老師和黃老拉著手,互相攙扶著走上臺階,進了劇場。我扶鄭拾風老師跟在后邊。在這嘈雜的走進劇場的觀眾隊伍中,誰能想到有三位大師級的、馳名中外的戲劇家在走向觀眾席?那晚的查橋,星光燦爛。
后來,由于種種原因,錫劇《青蛇傳》并沒有拍成八聲道、70毫米特大寬銀幕戲曲電影,改由南京電影制片廠拍了三集同名電視劇,雖然也得了“影星杯”“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等許多獎項,但是陳懷皚老師的心愿沒有實現,終究是戲曲界一大遺憾。
如今,審看戲劇的三位大師均已作古,當年《青蛇轉》戲臺下他們見面的情境,卻仍然歷歷在目。
(作者薛明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文學協會會員,原錫山市錫劇團高級編劇。)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陳懷皚 《青蛇傳》 導演 戲曲電影 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