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金兆梓的家風:愛國
說到金兆梓為我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所作的貢獻,可以說業界內無人不知,他不但治學嚴謹,治家也十分嚴格。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由此,金兆梓便把家風教育的重點放到了“愛國”二字上。教導孩子們多讀些宣傳文天祥、岳飛、戚繼光等愛國將領們的書。經過多年的培養教育,金兆梓付出的心血終于在他的兒子金永祚身上產生了效果。
金兆梓膝下有三女一男,金永祚雖非老大,但作為家中的獨子,金兆梓夫婦對他自然寵愛有加。金永祚1942年從西南聯大畢業后,考取了國民政府的外交官資格,1948年被派往駐加拿大溫伯尼領事館,擔任副領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周恩來總理發表聲明呼喚海外游子歸來:“前國民黨反動政府駐外使領館人員及前國民黨反動機關派駐外國的外事機構和辦事人員,都應該認清全國解放的光明大道,確定為人民服務的立場,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領導,立功自效,以求見諒于人民,實為至要。”在這種形勢下,金永祚何去何從?問題尖銳地擺在他面前。
此時,金兆梓比他的兒子還著急。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祖國建設亟須人才。周總理的聲明,就是黨和國家對海外游子人才的呼喚。金永祚在大學是學習經濟學的,正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迫切需要的人才。于是金兆梓給兒子寫信,講明新中國成立后的大好形勢和光明前景,言明祖國需要之大義,希望他能早日歸來報效祖國。
這時,金永祚已受聘于紐約一家由華僑經營的陶瓷廠任廠長,收入可觀,生活殷實。一些朋友勸他留下來,還有的朋友勸他去臺灣。可是金永祚卻義無反顧,堅決聽從祖國和父母的召喚,決心回國,一來可以孝敬父母,二來可以報效祖國。可是由于一些復雜原因,始終未能成行。
這期間,金兆梓卻坐不住了,擔心兒子歸國情況有變,于是每個月一封家書,反復叮囑和勸慰,不可動搖回國決心。真可謂“鄉音聲聲鵑啼血,家書殷殷喚兒歸”,可見其舐犢情深。經過幾年的周折,終于在1956年10月,金永祚攜夫人和孩子們返回了闊別多年的祖國。
對他們一家的歸來,10月9日《人民日報》專門為此刊發了消息,表達了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身處上海的金兆梓看到《人民日報》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提筆賦詩,長達75行,375字,詳細記述了兒子歸來的過程,抒發了自己的情懷。這首題為《金兆梓未是稿》的長詩,后來刊發在1956年12月11日的《文匯報》上。(齊浣心)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金兆梓 家風 愛國 古籍整理 家書 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