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地方兩會熱議“全面二孩”配套政策 負擔能否降?
負擔能否降?育兒怎么辦?兒科夠不夠?——地方兩會熱議“全面二孩”配套政策
2016年我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地方政策如何配套成為關注焦點。在近期陸續舉行的地方兩會上,代表委員紛紛建議,要通過降低生育負擔、完善公共服務等手段,讓父母們“敢生能養”。
負擔能否降?政府社會合理分攤成本
“養大一個孩子在上海大概需要200萬元,37%的家庭因經濟原因不打算要第二個孩子。”近期舉行的上海兩會上,臺盟上海市委的一份提案指出。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楊雄表示,當“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后,更多的反應是“不敢生,生不起”。
怎樣降低目前相對較高的生育成本?北京、上海等地的兩會上,均有代表委員提到針對二孩的補貼、獎勵機制,包括增加生育津貼、延長產假等。“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讓家庭養育成本部分外部化、社會化。”臺盟上海市委稱。
部分地區已著手調整產假制度。如廣西表示,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女方增加產假50日,男方同時享受25日護理假。上海市婦聯建議,無論是一孩還是二孩,上海都應將產假延長30天,并將晚育陪護假改為配偶陪護假,時間延長至15天。
家庭的生育負擔如果降下來,成本如何分攤?臺盟上海市委認為,因為生育數量和生育假期增加的資金,統一由生育保險金支付,不足部分由政府財政補貼。同時,激勵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按規定繳納生育保險金。
長遠來看,我國在個稅改革中,需要引入綜合征收制度。考慮納稅人的贍養人口情況,允許在個稅中扣除一定數額的生計費用,降低因生二孩增加的家庭負擔。
育兒怎么辦?建議幼兒園同步配套托兒所
“生起來容易,關鍵是怎么育?”上海市人大代表楊燕快人快語。一項調研顯示,當前67.5%的0-3歲兒童家長都有入托的需求。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和延遲退休政策的實施,未來家庭對公共托育的需求只增不減。
“公共育兒資源不足,也是影響人們生育的重要原因。”楊燕說。
一些地方政府已開展前瞻性布局。如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付志峰表示,北京今后將通過新建幼兒園、調整公辦幼兒園學費等,全力應對“全面二孩”后的學前教育缺口問題。成都市提出,計劃在2016年新建300所公辦幼兒園,增加約8.6萬個學位,為3年之后可能到來的入園高峰做好準備。
楊燕建議,政府在新建配套幼兒園的時候,同步配套托兒所。協調社區內的幼兒園、公辦早教中心,舉辦全日制、半日制、計時制的托幼服務。還要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公共托幼服務,滿足家庭不同層次的需要。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社會上的早教機構魚龍混雜,有的甚至以教育咨詢的名義隨意擴展業務,卷錢跑路的現象并不鮮見。多名代表委員呼吁政府要盡快出臺管理規范,加強監管和行業自律。
此外,楊雄提出,在多數家庭無法做到夫妻雙方有一方全職養育孩子的情況下,政府需要在公共空間設計中體現對這些父母的照顧和支持。例如,在出行、休閑環境中設計一些可供母親哺乳、清潔的場地或設施。鼓勵在單位內部開辟臨時性或階段性的兒童活動區域,并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
兒科夠不夠?三級醫院應該恢復兒科
“兒科醫院人滿為患,孩子太可憐了,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在近期上海市人大浦東代表團的審議中,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代表的發言引來熱議。
上海市東方醫院院長劉中民解釋說:“以前計劃生育,一家生一個,所以醫學院把兒科系都取消了,兒科醫生來源就少了。此外,兒科醫生收入低,工作很辛苦,導致很多兒科醫生都轉行了。”
根據《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目前我國平均每1千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生,與全國平均每千人配備2.06名醫師的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
曾經擔任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院長的上海市人大代表、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沈曉明表示,公立醫院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當市場失靈的時候來補位,“在兒科醫生這個問題上,市場失靈了,公立醫院有責任來補位。”
為什么市場會失靈?一個重要因素是很多醫院目前主要收入靠賣藥,“小孩因為體重比較輕,每次是1/4片,藥賣得少,科室收入就低,這樣一來,醫院就讓兒科醫生少拿錢,大家也就不愿意做兒科醫生了。”
“不能因兒科不賺錢就關兒科,也不能降低兒科醫生收入。”沈曉明認為,三級醫院應強制布局兒科。“以前評三級醫院有一個規定,必須10%的床位是兒科才有資格評。現在很多醫院拿到三級牌照后,就把兒科關了。”他建議,兒科也要納入全科醫生培養內容,許多兒科的常見病是全科醫生看的,這樣兒科醫生就不會短缺了。
無獨有偶。在近期舉行的廣西兩會上,廣西政協委員錢學明認為,應實施臨床醫學(兒科方向)本科免費培養計劃,破解“兒科醫生荒”。兒科專業學生享受免費培養的同時,可與縣級衛生部門簽署定向就業協議,承諾畢業后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新華社記者何欣榮、朱翃、吳振東)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地方兩會 全面二孩 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