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葉青:健康地增長比增長率更重要
1月19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5年中國GDP增長數字為6.9%。這并沒有超出專家的預測。6.9%出來之后,澳新銀行馬上又預計: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將是6.4%,2017年6%,預計是一種逐年走低的態勢。
作為地方的統計工作者,盡管2015年的經濟增速創25年來的新低,我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并不奇怪。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在當前的國際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之下,6.9%的增長不算低。關鍵是看經濟是不是更加健康了。就像一個人,健康比身高、比體重更重要,健康地增長也比增長率更重要。
6.9%的增長率有許多原因,其中產能過剩、庫存過高,制造業、房地產貢獻的GDP自然會縮小。去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9.6萬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前三季度,粗鋼產量下降了2.1%,水泥產量下降了4.7%。但是,電商所形成的對產能放大與市場重分的“雙刃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2015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0931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7%,高于GDP增長率,這其中就與電商有關。遺憾的是,電商產生的新產能未被充分地統計起來。
很多企業家對我說:身邊的工廠關掉不少,哪里還有6.9%,假的!他不知道中國還有大量的“淘寶式工廠”。由于電商的快速發展僅僅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因此,很多淘寶村(鎮)是就地按訂單制造,與傳統大工業沒有關系。大工業存在的大物流、大銷售、大隊伍,在淘寶模式之下都不存在了。而且,這些工廠產銷一體,成本低廉。為了保持低成本,始終保持一種數量多、規模小的態勢,這部分新的產能不能輕視,但是在統計上卻因規模小而無法全面統計。這部分產能是客觀存在的,而且還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這些“淘寶式工廠”有點類似于改革開放初期的鄉村工業。數量龐大,野蠻增長。并且良莠不齊,自己設計者有之,盜用商標者亦有之。但是,由于成本低不交稅,經濟效益卻奇好,吞噬了大量的社會消費能力。國家統計局《2015中國網購用戶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網購用戶線上消費的78%是對傳統線下消費的替代,服裝鞋帽和家用紡織品在全部網購總額中所占比重最大,接近30%。而且22%的網購消費是網絡刺激下所產生的新增消費需求。
我們放下GDP增長率,來看看經濟應該如何增長。也建議企業家多研究企業增長,少研究增長率。把6.9%當做自己的“低點”,當做新的起點。在目前的復雜環境中,還有很多增長機會,其中就包括“互聯網+”。
在互聯網與大數據的時代,成也互聯網,敗也互聯網。因互聯網而興旺,因互聯網而倒閉。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經在去年4月的一次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提到,中國經濟進入“銜接期”,是一種經濟力量的銜接。新的經濟力量正在成長,舊的經濟力量在消退。所謂新舊之分,就是看有沒有使用“互聯網+”。
互聯網向上發展,形成平臺,而平臺又形成大數據。互聯網向下發展,是鏈接可以鏈接的經濟組織與家庭個人,即“O2O”。不論你接收還是不接受,“互聯網+”都走到企業家和消費者的身邊。
現在可以說“衣食住行醫樂”沒有不與互聯網對接了。比如,滴滴出行就是“互聯網+出行”;“互聯網+吃飯”已經是花樣翻新,北京有“回家吃飯”APP,人們可以選擇到陌生人家里吃飯,只要這家的主人上了“回家吃飯”的平臺;“互聯網+住宿”已經對經濟型酒店產生了威脅,旅游者可以住在陌生人的家里,進行深度交流;“互聯網+醫療”已經啟動,遠程診斷正在升級,互聯網醫院已經把大城市醫院與鄉鎮醫院鏈接起來;“互聯網+娛樂”成為智能手機的主要用途,地鐵上,到處是手持智能手機看電視劇的人。
再以制造業中的服裝為例,服裝制造業與互聯網對接,實現了服裝定制,把銷售放在生產之前,即先銷售后生產,也是數不勝數,有“紅領模式”(完全按照訂單生產)、“報喜鳥+裁縫鋪”(把專賣店變成線下體驗店)、“智慧裁縫系統”(顧客在這個平臺上與設計師一起為自己設計一套獨一無二的服裝)等。只有這樣,你的服裝廠才能夠活下來。我想起了王石說的一句話:不懂互聯網不可怕,最可怕的是你不信互聯網。不信互聯網就會失去很多的商機。因為市場的蛋糕是相對穩定的。“互聯網+制造業”占有了更多的市場份額,傳統制造業就會失去相應市場份額。
總之,新的形勢,要有新的思維,才會有新的出路。
(作者系湖北省政協常委、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葉青 增長率 中國GDP增長 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