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三甲醫院都應該恢復兒科
“兒科醫院人滿為患,孩子太可憐了,怎么解決?”今天下午,在上海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浦東新區代表團全團審議上,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向剛剛發完言的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東方醫院院長劉中民發問。
“以前(實行)計劃生育,一家生一個,所以(很多)醫學院把兒科系都取消了,兒科醫生來源就少了;第二,兒科現在很大的問題就是兒科醫生很辛苦,但是收入很低,導致很多醫生不愿意做了,收入低以后,很多人也就轉行了。”劉中民這樣解釋。
“三級醫院都應該有兒科,應該恢復起來,現在放開兩孩了,未來10年相信兒科醫生會很缺,三甲醫院都要恢復兒科,你這個三甲醫院的院長贊同不贊同?”韓正繼續向劉中民發問。
劉中民表示非常贊同,他表示,一方面三甲醫院要開設兒科,強化兒科的治療概念,另一方面,也要在全科醫生培養中加強兒科的培養,讓很多兒童的常見病可以在社區醫院解決。
“我們小時候掛急診,家里都是哪個醫院近去哪個醫院,包括地段醫院,都有兒科的,可是現在很多醫院沒有了,這個問題‘十三五’(期間)要解決。”韓正非常堅定地說。他表示,新開設的醫院,如果沒有兒科醫生,市里可以調劑一下,“醫生的培養有一個過程,全科醫生也可以轉。至于醫生的收入,在同一個醫院應該由醫院統籌,不是說兒科的收入低,大家就搞其他的。整容(醫生)的收入高,所有人都到整容去了,這不行,整容不是救命的事情啊!”
“醫院可以建,但沒有醫生啊。”上海市人大代表、浦東新區衛生監督所所長陳曉玲插話說。她透露,自己曾經作過一個調研,500名高三學生,有400名都不愿意學醫,“而兒科醫生收入低,還有就是風險大,前景更不樂觀”。
對此,韓正回應說,收入方面,首先是醫生的收入和社會平均水平之間的平衡,第二是醫院內部的平衡問題。“據我了解,兒科醫生在整個醫院里收入是低的,而且風險大,因此醫生不愿意去,這就是醫院內部的制度出了問題。”韓正說,“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在衛生系統,人民群眾有這樣的反映,黨和政府必須回應,應當從制度上研究這個問題怎么解決,不能說以后再說,在‘十三五’(期間)沒有回應是不行的,這個問題可以解決,從制度上、法律上和分配的制度上逐步解決。”
上海市人大代表、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沈曉明本科、碩士、博士學的都是兒科專業,畢業后也如愿做了兒科醫生,后來還先后做過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副院長、院長,任職上海市副市長時也分管過一段時間的醫療衛生,他對兒科醫院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回應。
沈曉明表示,公立醫院承擔了醫療服務的基本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當市場失靈的時候來補位,“現在在兒科醫生這個問題上,市場失靈了,公立醫院有責任來補位。兒科醫生這件事為什么市場會失靈?因為兒科不賺錢,私立醫院不會去干,老百姓要去看病,必須要由公立醫院來干。”
沈曉明說,醫院不能因為兒科不賺錢就把兒科關了,“最近幾年許多三級醫院先關兒科病房,再關兒科急診,有的三級醫院里的兒科門診也關了”,當然,他也指出,客觀原因是出生人口的周期性變化,“前些年上海每年出生的小孩數只有5萬,很多兒科病房住不滿了。但是,人口本來就有自然的波動,現在已經一年有23萬、24萬了,但兒科的資源還是按照5萬配的。”
沈曉明強調,“醫院內部的分配不能按照你這個科賺錢、他那個科不賺錢來定收入”。他指出,現在醫院中有相當一部分基本上就是這個模式:“我這個科收入多少、支出多少,減一減,營利能力高的科室就賺錢,營利能力低的科室就不賺錢。”他舉例說,醫院目前為止主要的收入還是賣藥,“小孩因為體重比較輕,每次是1/4片,藥賣得少,科室收入就低,這樣一來,醫院就讓兒科醫生少拿錢,大家也都不愿意做兒科醫生了。所以,不能因為兒科不賺錢就把兒科關了,也不能降低兒科醫生的收入。”
沈曉明表示,三級醫院應該強制布局兒科。“以前評三級醫院的時候有一個規定,必須10%的床位是兒科,10%是產科,才有資格評三級。但是現在很多醫院拿到三級綜合醫院牌照以后,就把兒科關了。所以,我覺得政府要在三級醫院里強制布局兒科,沒有兒科的要恢復兒科,恢復不了兒科的,應該要限制作為三級醫院的權利。”他認為,同時兒科也要納入全科規范培養內容,許多國家兒科的常見病是靠全科醫生看的,這樣兒科醫生就不會短缺了。 (記者周凱)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上海市委書記韓正 三甲醫院 恢復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