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北京兩會:養老話題熱度高 政協委員呼吁推出"鄰居計劃"
養老,事關每一個人。這一問題也一直是市政協關注的熱點領域。2015年,市政協重點檢查督促辦理提案中,推進本市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名列其中;2015年市政協各專委會重點調研和協商中,有關于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服務的提案辦理協商;2015年評選出的十大最具影響力提案中,有推動北京養老服務體系社會化進程的提案。
在即將召開的市政協全會上,養老話題熱度依然很高,有的委員呼吁推出養老托幼“鄰居計劃”,讓老人享快樂養老,有的呼吁摸底數建立全市家庭數據庫,為更好制定養老等民生政策提供支持,有的呼吁康復治療應納入醫保支付范疇,醫養結合應延伸到家庭病房……民生關切,委員一直在關注。
魯薇委員香港《廣角鏡》雜志社長
布局老幼“鄰居計劃”
魯薇建議結合全面二孩政策布局養老托幼“鄰居計劃”,讓老人快樂養老。魯薇說,到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將超過400萬,具有高齡化、失能化和空巢化特點的人口老齡化壓力巨大,而2016年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依法正式實施后將遭遇生育高峰,但目前北京市的托幼服務特別是3歲以下嬰幼兒托兒服務存在空白地帶,公共服務供給的嚴重不足和市場秩序的混亂等導致“生了誰來帶”和“生了怎么養”問題凸顯,由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婦女綠皮書》顯示:有九成的北京家長認為“有必要發展”托兒所。
解釋何為“鄰居計劃”
魯薇委員認為,按照規劃,北京市新老社區都需要配建社區養老服務用房,那么提升這些房屋設施的利用效率和提倡快樂養老服務,應當在建設新社區和改造舊社區過程中推廣“養老設施和托幼機構鄰居計劃”。
養老托幼鄰居計劃
模式1
將養老設施和托幼設施相結合成立老小看護一體化機構,既給老人帶來活力和被需要感,也發揮老人的余熱給孩子更多關愛。
如德國的“隔代人日托所”和美國的“跨代學習中心”經營模式。
模式2
養老機構與托幼機構的鄰居固定互訪模式,老人定時去托幼機構和孩子們共處,以照顧老人和孩子們各自的生活習慣和作息時間等
如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已有成熟模式。
新建小區一般老年人比例相對較低、嬰幼兒比重相對較高,可以參考德國的“隔代人日托所”模式,提高設施和場地的利用效率;老舊小區的老年人比重更高,在改造過程中可參考類似日本的“鄰居固定互訪模式”。并且,針對老幼的設施可以與社區圖書館、社區藝術中心等結合在一起,促進社區老中青結合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
行動開展社區公共服務“智慧化”建設
魯薇還建議鼓勵互聯網+企業進入這一領域,開展智慧社區特別是社區公共服務的“智慧化”建設,搭建各種社會服務資源到家或者到社區服務的平臺,并且建立透明的價格體系和完整的評價體系,讓工作中的子女對于養老、父母對于托幼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充分知情,讓老人們可以通過“智慧社區”更便利地使用不同資源。
建立與完善生育支持、嬰幼兒養育、青少年發展和老年人健康等相結合的家庭發展支持體系既是北京市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的重要突破口,而有機結合發展居家養老服務和托幼服務就是這一支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魯薇建議,在政府指導和社區支持下,建立與完善家庭發展支持體系,鼓勵和幫助年輕人從成立家庭起就為家庭的發展和家庭成員的未來做出理性預備,通過擴大社區養老和托幼公共服務的覆蓋面、提升其質量,通過各種社區組織的家庭音樂會、家庭圖書交流會等形式,促進家庭這一最小社會單元的和諧可持續發展。
朱良委員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建立全市婚姻家庭數據庫
朱良認為,包括養老政策在內,北京市很多涉及民生的政策往往需要與家庭掛鉤,可是目前很多政策無法以家庭為單位去設計,各主管部門給出的理由大體相似,就是不掌握動態的實時婚姻家庭數據。
現狀多頭數據無法互通
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在數據管理上各單位按照自己管理職責和權限的需要建立數據庫,例如民政局有辦理結婚、離婚登記的責權,應該會建立相關數據庫,但公安局給一對夫妻遷入戶口與民政局無關,法院判決離婚也與民政局無關,而民政局也沒有責權建立完整的全市居民婚姻數據庫。在數據使用上,目前沒有明確法規讓各部門互相調用數據。也就是說,哪個機關也沒辦法建立起完整的、可按身份證號檢索的婚姻家庭數據庫,更不用說進行動態實時更新了。
管理公安管理納入保密體系
朱良建議,政府制定專項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建立起全市統一的婚姻家庭數據庫,并制定《北京市婚姻家庭數據庫管理辦法》文件,對數據庫的數據來源、主管責任、動態維護更新分工、數據使用權限、安全防護等作出明確規定。為安全和方便起見,婚姻家庭數據庫可以由市公安局管理,與身份證、戶籍等數據庫相關聯。民政、衛生、醫院管理、出入境等行政部門和法院等有關單位分別負責各自所掌握數據的整理、核對、上傳、更新等工作。
各部門制定涉及民生的各項政策時,可以使用婚姻數據庫作為家庭的判別依據。而當很多政策以家庭為單位能得到優惠時,群眾就有動力及時將自己的婚姻情況納入數據庫,這樣一些復雜難題可以通過當事人自行申報、舉證得到解決。至于很多人擔心的公民隱私權問題,朱良認為,這個數據庫是政府內部管理用的,可以由公安機關管理,納入保密體系,而且這個數據庫只采集國家機關已經記錄在案的數據,僅僅是把分散在各部門的數據匯集在一起,不增加對公民隱私的收集。
馬春玲委員北京華視國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
康復治療應納入醫保支付范疇
馬春玲委員則把視線放在了康復治療上。她說,在醫學護理界,很多病人特別是老年人病愈出院后仍需要得到“延續護理”,2014年北京市醫管局公布的《出院患者延續護理需求調查報告》顯示,有68.24%的出院患者存在至少一項延續護理需求,但現實是很多患者因為出院后缺乏專業護理,嚴重影響了康復及預后效果。
數據10萬人才有
一名康復治療師
馬春玲說,能查到的公開數據是中國康復醫學會2009年的全國調查,全國康復治療專業技術人員總數不過1.4萬人,平均1人/10萬人口;而國際物理醫學和康復聯盟統計數據表明,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康復治療師人數一般為30人至70人。根據北京市“十二五”衛生規劃,全市每千人口要達到0.5張康復或者護理床位,但全市全部的康復床位不足2000張。按照2000萬人口算的話,缺口超過八成。
另外,康復治療師嚴重匱乏,缺口也達80%,引進康復師非常困難。目前公眾并不了解康復治療,康復師容易被和按摩的師傅混為一談,社會地位有待加強。在衛生系統中,康復科室也是不太受重視的科室,康復類醫保支付嚴重缺失,目前社保只支付9類康復治療項目,如運動療法、神經性疾病康復、功能性障礙等,覆蓋率偏低。而且即使在這9類醫保支付項目中,仍然存在諸多嚴格限制,如每天不能超過多少次、總共不能超過多少次、康復時間不能超過多少日等,市場上也幾乎沒有專門針對康復治療的商業保險。
改善將康復治療
納入基本醫療支付范疇
馬春玲認為,隨著老齡化社會加速到來,北京市老齡人口的醫療需求會加速增長,對康復醫療服務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從體系層面合理規劃資源分配。中國康復事業落后了西方社會幾十年,現階段還是要多努力向世界學習,康復行業的建設與投入,資金大、投期長,政府須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加快康復醫院建設,還應盡快將康復治療納入基本醫療支付的范疇。
時念洋委員北京市億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醫養結合應延伸到家庭病房
時念洋委員認為,醫養結合不僅僅是醫療機構和養老院的結合,而是醫療衛生資源如何與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等養老資源相互整合、相互促進,以滿足老年人在養老過程中的醫療需求,從而提升養老的整體服務水平。
難點“醫養結合”面臨三問題
時念洋認為,“醫養結合”作為一種集“養、醫、護”三位為一體的養老模式,在北京市實踐推行中,主要存在3大問題:一是養老機構醫保結算難,致使許多患病老人把醫院當成養老院,成了“常住戶”,加劇了醫療資源的緊張,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進來;二是硬件及制度建設上嚴重不足,老人對養老機構有養有醫、家庭病床、上門診療等“助醫”有迫切的需求,但現實中供給不足;三是老年醫護專業人才短缺。
實施將醫養結合養老機構
納入醫保定點范圍
時念洋建議,將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對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要優先納入城鄉醫保定點范圍,這里包括養老院、社區衛生站、老年康復中心、簽約的家庭病房及相關的診所、衛生室、醫務室等。研究和實施“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養老資源與醫療、護理資源的整合。醫院也可以根據自身能力及當地需求,設置部分養老、康復床位,實現醫養融合。
建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綠色通道,推進綜合性醫院與老年病醫院、護理院(站)、老年康復機構、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等之間的轉診與合作,同時積極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面建立家庭醫生簽約制度,為老年居民提供連續、綜合、個性化的醫療護理服務。
編輯:薛鑫
關鍵詞:北京市政協 北京市政協委員 "鄰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