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凝心聚力打造協商議政新格局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推進協商民主實踐成效顯著
“創新”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2015年的關鍵詞。1月5日,自治區政協常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主任劉劍接受采訪時由衷地為自治區政協點贊。他說,2015年,自治區政協加強與黨委、政府工作的有效銜接,著力在“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上下功夫,大力推進協商民主實踐,成效可圈可點。
黨政領導與委員面對面
“如果政協只是說給自己聽,那只是‘卡拉OK’。2015年我們協商的層次高、內容廣、形式活、密度大、成果實,很多協商成果都已經納入到‘十三五’規劃當中。”在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彭清華、自治區主席陳武參加自治區政協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等重要協商活動已成常態,黨政領導與委員面對面互動交流,聽取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共商廣西改革發展大計。
2015年5月22日,自治區政協召開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專題協商會,圍繞建設養生養老基地、深化改革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事業、加快推進“醫養結合”、不斷改進養老方式、加快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等議題建言獻策。彭清華稱贊此次專題協商會議選題準、時機好、內容實,切合當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他要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吸納專題協商會的意見和建議,將其轉化為推進廣西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際成效。
自治區政協將聚焦編制“十三五”規劃當做2015年協商議政的重點,于7月21、22日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圍繞科學編制廣西“十三五”規劃建言獻策。陳武認真聽取了委員的發言,在現場要求自治區有關部門認真研究、積極吸取采納政協提出的相關意見和建議。目前,很多意見建議已被吸納到自治區“十三五”規劃的建議中。
協商形式更接地氣
“自治區政協圍繞創新做文章,將協商內容擴展到地方性法規、黨風廉政建設等領域,使協商內容變得更廣泛。”據劉劍介紹,去年4月29日,自治區政協首次組織委員圍繞《廣西壯族自治區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草案)》開展立法協商,提出進一步優化工資集體協商工作環境,積極探索區域性、行業性集體協商工作等12條意見建議,被吸納到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廣西企業工資集體協商條例》中。
去年10月12日,自治區政協首次以黨風廉政建設為議題,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圍繞深入落實中共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切實加強作風建設問題協商議政。
“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等新的協商方式使政協協商更鮮活、更豐富、更接地氣。”自治區政協常委、自治區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譚明杰對政協在協商形式上的創新深為贊賞。去年7月23日,自治區政協利用新媒體搭建遠程協商平臺,圍繞北部灣海洋生態保護召開遠程協商會,實現了自治區、市兩級政協之間跨區域遠程協商,開創了自治區政協與市政協聯合開展遠程協商的先河。
“形勢在不斷變化,協商也要以變應變。我們借智引入外腦,邀請業界精英與政府部門協商,使協商站得更高、視野更寬。”10月10日,自治區政協邀請外地政協委員和企業家到廣西傳經送寶,讓本土企業家與外地企業家面對面交流,政府官員與互聯網“大伽”碰撞思想火花。自治區政協常委、自治區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連友農對那次“思想的盛宴”記憶猶新。
協商民主實踐一直在路上
“2015年,我們共舉辦了43次各層次的協商活動,各界委員600多人次參與協商,增強了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之間的相互銜接、相互促進,推進了政協協商民主的常態化,協商次數和協商密度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際瓦欣慰地說,自治區政協充分發揮各類協商會議作為發揚民主的重要形式和重要平臺作用,努力營造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民主氛圍,通過實踐探索,建立起以全體會議為龍頭,專題議政性常委會議和專題協商會為重點,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為常態的協商議政新格局。
下足功夫,方能做出大文章。立足創新,深接地氣。自治區政協協商民主實踐一直在路上。
編輯:薛鑫
關鍵詞: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 協商民主 十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