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誰來解家長的霧霾停課焦慮?
因霧霾停課引發的各種“糾結”正在成為教育乃至整個社會面臨的新難題。12月21日,北京市各中小學和幼兒園再度迎來停課日。這是繼8日北京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措施后,本月第二次發布停課指令。學校停課后,誰來管孩子?已成為家長的新焦慮。(北京青年報 12月23日)
霧霾停課帶來的家長焦慮,表面上看是極端天氣引出的教育新話題,而實際上反映出我國教育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很難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加以消除。
家長的霧霾停課焦慮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這么停課下去,影響孩子的學習怎么辦?二是自己要上班,孩子停課在家,根本沒人照顧,誰來管孩子?前一個問題,來自于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不要說連續停多天課,就是停一兩天課,學校和家長都會覺得對學生學習影響巨大,在當前的應試教育環境中,學生們是兩眼一睜,就開始競爭,每天在學校加班加點學習,一旦停課,家長很擔心很多課程就拉下。而如果學校教育,并不是就進行知識教育,或者知識教育只占其中一部分內容,其他時間用于其他教育活動,那么,家長的焦慮感就不會這么強。
后一個問題,也是一個提及多年,卻一直未解的老問題。近年來,每到寒暑假,都會有媒體報道,由于父母上班,孩子無處可去,要么被關在家里,要么被父母帶去辦公室(但不是長久之計),要么送孩子到培訓班,有的孩子甚至被稱為“假期孤兒”,四處游蕩,結果安全隱患大增。對此,輿論稱呼吁要發揮社區教育的作用,由社會給放假在家的孩子提供活動場所(如圖書館、體育活動室),并組織教育活動,可是,響應呼吁的社區寥寥。政府部門并不重視社區教育,社區要開展針對青少年的教育也無能為力。霧霾停課引發家長擔憂,這和學生放暑假無處可去是同樣的問題。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家長是情愿讓孩子去上學的,因為如果不上學,有的家長為學習和安全起見,會把孩子送去培訓機構,而送去培訓機構和去學校上學,不是同樣受污染天氣影響嗎?
因此,我國必須從解決教育深層次問題著手,來消除家庭的教育焦慮。首先,我國必須改革對學生的評價體系,真正把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從應試教育中解放出來,說實在的,應試教育和空氣污染一樣,在污染當前的教育,學生和家長都深受其累,在學校里,學生應該除了接受教育,還要有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等其他重要教育活動。家長送孩子上學,關注的不應該只是分數、成績,而應該是孩子的成長和成才。
其次,我國應該建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三位一體,互相補充的全教育格局。尤其是社區教育,這是我國教育十分薄弱的部分,應該引起政府、社區和社會機構的重視,以筆者之見,政府應加大對社區的教育投入,在社區建立社區圖書館、社區科技館、社區文娛活動室,并配備社區輔導老師,利用場地開展教學活動,同時,社會公益組織,也應關注社區教育,為社區教育的整體發展、提升,提供資金和人力的支持,比如用社區志愿者的方式,為社區孩子(包括隨遷子女)的成長提供教育服務。這可以給學生課后,以及節假日提供好的去處,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過著學校—家庭、或者學校—培訓機構—家庭三點一線的生活,在社區教育中,學生們還可以增強對社區、社會的了解,和社區的其他學生一起共同成長。(熊丙奇)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霧霾停課 家長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