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知青翻譯記者 王國慶任全國政協大會發言人
王國慶。網絡圖片
據新華社消息,今日(22日)舉行的全國政協第三十八次主席會議確定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王國慶為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已連任該職務3年的呂新華不再擔任政協大會發言人。
政協新發言人曾任駐美記者
官方簡歷顯示,王國慶1952年10月出生于江蘇無錫。1969年5月至1972年5月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下鄉,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5月至1975年8月在上海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學習。赴全國政協工作前,他曾任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
王國慶的職業生涯與新聞發布和對外傳播的淵源頗深。1975年8月王國慶任中央廣播事業局對外部英語組翻譯,此后他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留學近兩年。1978年回國后,他任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英語部編輯、副組長、組長、英語部副主任、駐美國華盛頓首席記者、臺長助理(曾先后兼英語部主任、人事處處長)、副臺長、分黨組成員。
2000年11月,王國慶調任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并在此工作近13年,直到2013年6月。2012年十八大后第三場中外記者會亦由王國慶擔綱主持人。2013年3月,王國慶任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
呂新華此前連任三年政協發言人
同為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的呂新華明年將不再擔任全國政協大會發言人。有著近40年外交工作經驗的呂新華此前已連續三年擔任該職務,其帶著浙江口音的普通話,坦誠沉穩、不失幽默的答問風格也給媒體留下印象。
呂新華1951年1月出生,浙江諸暨人。1974年起,呂新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工作,曾任辦公廳科員、干部司二秘、外交部辦公廳及國務院辦公廳任秘書。期間,1981年至1986年,任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隨員、三秘、二秘。1998年至2006年,陸續任駐芬蘭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外交部大使、外交部部長助理、外交部副部長。2006年,赴香港出任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2012年4月卸任。
2014年的全國政協新聞發布會上,呂新華在回應香港南華早報記者有關周永康被調查傳言的提問時表示“你懂的”,并稱不論什么人,不論其職位有多高,只要觸犯了黨紀國法,都要受到嚴厲的追查和嚴厲的懲處,這不是一句空話。
2015年,呂新華回應是否還會有更大“老虎”落網時稱,在反腐斗爭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絕不封頂設限,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該回應又一次成為當年全國兩會期間的“金句”。
曾稱應改變外宣中被動“接招”現象
王國慶任職國新辦13年,恰逢中國政府部門新聞發言人制度建立完善之初。當時,國新辦正是把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和新聞發言人制度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王國慶也同國家衛計委發言人毛群安、教育部原發言人王旭明、原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等黃金一代部委發言人熟識。
事實上,2003年全國剛開始全面建立新聞發布制度,在其他部委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時候,作為國新辦副主任的王國慶,就常常站在新聞發布臺上當主持人,稱這是“記者提問時,實在不行了,該擋的時候也得擋一擋”。
接受采訪時,王國慶表示,新聞發言人應該是政務公開和媒體公眾獲取信息的一個隨時敞開的窗口。“新聞發言人既是政府的代言人,同時也是保障公眾知情權的一個維護者。”
而對于組織好一次成功的新聞發布會,王國慶也有心得。他曾說,政府新聞發布要針對不同時期和不同情況,通過主動設置議程,制造“熱點”,組織“炒作”,改變對外宣傳中經常出現的被動的“接招”和“應招”現象,爭取更多的話語權,主導和影響國際輿論;通過主動設置議程,搶占輿論制高點,確保輿論導向的正確。
在一些做法和理念上,王國慶也似乎更為超前而大膽。他曾提出,各部門在開展新聞發布活動時,要盡可能多地邀請境外新聞媒體記者參加。否則,就是坐失重要的外宣資源,新聞發布的影響力和傳遞我政府聲音、引導輿論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2007年,王國慶曾受邀走進中央電視臺《新聞會客廳》,對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進行打分。當時,王國慶說,“應該說已經及格了,只能說及格,總體水平是及格了”。而明年3月,王國慶也將在全國政協大會的舞臺上,完成一次“轉身”,他將成為1983年之后中國第14位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
編輯:薛鑫
關鍵詞: 王國慶任全國政協大會發言人 駐美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