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朱丹仍未完整面對轉型低谷
主持人、演員朱丹所提及的辭職事件,是她仍然未能完整面對的低谷期,她仍未能完全接受現在的自己。看多了各種明星的沉浮起落,我深深地理解事業和人生低谷當中,前后一片白茫茫中,人會如何深深地無望。但有時,人必須勇敢。挺過去,前路就豁然開朗了。
當了多年的主持人、見慣了數萬人大場面的明星,在講臺上自顧自流淚、情緒失控地演講,不免讓人疑惑了。那天的演講究竟講了些什么?
12月4日,主持人、演員朱丹在北京大學與北大學子分享自己的心得。演講中,朱丹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坦言她出身農村,年幼時父親因病去世,自己在重組的家庭中長大,非常渴望被認可和安全感,“很想要成為別人眼中的驕傲,一直都是乖乖女,從來不曾叛逆。”進入浙江衛視后,她全面“開掛”,輕傷不下火線。談到當年的辭職決定,朱丹幾度哽咽,激動忘詞。她自曝,當時處于情緒低谷,對自己沒信心,對舞臺很恐懼,最怕被人叫“一姐”,辭職的主因是抑郁癥。
看了詳細報道和現場圖片,我覺得很難再去責備朱丹的不認真或不專業。她曾主持過多臺跨年晚會,以地方臺主持的身份而全國知名;此外,還參演過多部電視劇、電影,發行過唱片。對于這樣一個有著豐富經驗的專業藝人來說,即便不做準備,這樣小的場面應付起來也沒有問題,何況她還承認自己準備了一個星期。
我想,情緒激動的原因在于,朱丹所提及的辭職事件,是她仍然未能完整面對的低谷期,她仍未能完全接受現在的自己。
轉型,本來就是藝人之痛。朱丹離開浙江衛視,現在也有不錯的發展,無論是在電視劇還是在主持行當中,她仍然有很多機會,而且都符合她知性、專業的職場麗人形象。這種抉擇,是談不上什么后悔的。對當時已經是中國最好的娛樂主持之一的朱丹,她的離開,除了身體上的原因之外,也是因為需要尋找突破。這必然會帶來身份的重建,需要放棄已經輕車熟路的路徑依賴。
成就越大,放下越難。由朱丹在北京大學的演講,我想到另一個更大的明星,在一個更著名的大學中的演講。
娜塔莉·波特曼2015年曾在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演講。這個演講很有名,甚至成為英語聽力的范文之一。波特曼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拿過奧斯卡小金人,但她承認:“即便是畢業12年后的今天,我仍然對自己的價值毫無自信。”這位猶太姑娘,12歲就已經是全世界有名的童星了。然后,她考上了哈佛。但她在演講中說:
“我害怕大家以為我只是靠名聲才進了哈佛,擔心他們覺得我配不上這里嚴格的智力標準。其實真相也差不多如此。我來哈佛之前從來沒有寫過10頁的論文,我都不知道自己寫沒寫過5頁的論文。我完全應付不下來,我覺得一周讀完一千頁書是不可想象的。”
甚至還有19歲時的失戀和心碎,曾經幾次在跟教授會面的時候失聲痛哭,不知道自己該怎樣努力而崩潰,連早上從床上爬起來都成問題。
一方面,這是常見的演講技巧,大明星和名人故意暴露自己的不完美,拉近與普通聽眾的距離,收獲一個更親民的形象;另一方面,這也確實是一個成就滿滿的明星所需要面對的困惑。他們希望在更寬廣的領域內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希望嘗試新的東西,未知的世界。然而,你首先得把姿態放低。
當然,娜塔莉·波特曼是天之驕女,她都做到了,刷新了一個奧斯卡影后、一個文藝明星,一個哈佛學子的形象。朱丹也做得不錯,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證明。
看多了各種明星的沉浮起落,我深深地理解事業和人生低谷當中,前后一片白茫茫中,人會如何深深地無望。但有時,人必須勇敢。挺過去,前路就豁然開朗了。正如娜塔莉·波特曼所說的,“沒有一條‘事情本應該這樣做’的路, 一條由你自己的理由來定義的路。”這個道理適用于所有人。
□侯虹斌(專欄作家)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朱丹 辭職事件 主持人 低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