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廣西政協建言加快沿邊生態經濟帶發展
把綠色沿邊升級為“金邊”
本報訊(記者 肖亮升 通訊員 農超)“廣西沿邊地區是西南地區出邊入海的重要通道和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加快沿邊地區生態經濟發展,有利于抓住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的新機遇,讓沿邊真正成為‘金’邊,成為廣西開放發展新的增長極,形成沿海、沿江、沿邊開放開發齊頭并進的新格局。”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李彬在加快廣西沿邊生態經濟帶發展專題協商會上如是說。
廣西沿邊地區與東盟國家海陸相連,是西南地區出邊入海的重要通道和面向東盟開放的前沿地帶。區域內礦產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的條件得天獨厚。
為了打好沿邊地區生態經濟發展這張牌,自治區政協組織專題調研組,深入防城港、百色、崇左沿邊三市深入調研,詳細了解當地生態經濟發展存在的困難和瓶頸,并赴黑龍江、云南、內蒙古、新疆等邊境省區考察取經。
調研組建議把加快廣西沿邊生態經濟發展納入廣西“十三五”規劃,細化沿邊各地生態產業、生態旅游、生態扶貧、環境保護以及與之相關的口岸經濟、傳統工業和生態園區生態化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目標定位和功能分區,強化各類邊境合作區、試驗區的整體規劃、統籌系統、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各類政策的整體功能、整體效應,統籌推進沿邊生態經濟示范區建設,形成“一盤棋”的局面。
在專題協商會上,委員、專家和部門負責人共同聚焦為加快沿邊生態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廣西沿邊縣市區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業已成為富民強邊的支柱產業,發展生態旅游前景十分廣闊。在加快廣西沿邊生態經濟發展戰略布局中,應將生態旅游業作為重要產業予以優先發展、重點扶持。”大新縣政協主席許斌吉建議自治區進一步確立“中越邊關生態旅游帶”的戰略定位,突出“奇山秀水”、“邊關覽勝”、“鄉村田園”、“民族風情”等主題,促進沿邊地區經濟提檔提速。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與會委員建議實施民族生態文化扶貧,加強對防城的大板瑤、那坡的黑衣壯、龍州的天琴、靖西的繡球等民族風情和寧明花山壁畫、憑祥友誼關、龍州小連城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大力發展民族特色的生態文化產業,打造一批旅游名鎮名村推動旅游富民。
發展的同時,不能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廣西已成為外來有害物種入侵的‘重災區’。”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局長孫世和委員說,中越邊境已被列為全世界17條最主要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通道之一,每年有難以統計的、未經過檢疫措施的野生動物、活動物及動物產品入境,帶來嚴重的動物疫病風險。他建議從自治區層面出臺有關生態文明建設或生物安全保護的地方法規,明確定期開展區域生物多樣性調查,建立生物多樣性資源數據庫,建立外來入侵物種風險評估和應急處置制度,強化與周邊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深層次的國門生物安全合作交流,建立跨境國門生物安全合作機制,維護國門生物安全,保護廣西生態環境。
“廣西沿邊地區戰略地位重要,是廣西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的重要區域。”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際瓦指出,政協要充分發揮優勢和作用,積極就廣西沿邊生態經濟帶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協商建言,促進廣西邊境地區綠色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
編輯:薛鑫
關鍵詞:廣西政協 沿邊生態經濟帶發展 綠色沿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