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吳祖光贈學校的書不該被拍賣
茅盾贈吳祖光的著作,本應該是北京戲曲學院的重要收藏,陳列在該院的展室,如今卻出現在了拍賣場。
11月28日接友人微信,告知某拍賣公司有一本茅盾先生1945年贈家父吳祖光先生的書將被拍賣,書名《清明前后》,上有茅盾毛筆字簽署“祖光兄惠正,茅盾”。
我立即想起來,該書是家父祖光先生晚年時捐給北京戲曲學院(現為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的一大批藏書之一。為什么會流到拍賣場,則不得而知。唯一的可能是該院的管理人員不負責任,根本的原因是該院之前的相關領導太“沒文化”。
茅盾贈吳祖光的著作,本應該是該院的重要收藏,陳列在該院的展室,如今卻出現在了拍賣場。
初聞此事,我先是一陣憤怒,但細一想,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此書真要落到某位收藏家手中,人家如獲至寶,也是此書不錯的歸宿。
但我要叩問的是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為什么此書捐給了公家,卻受到如此冷落,無人重視,而到了私人手里,卻將成為內涵深遠的藏品?
很簡單,答案已經有了。“公家的東西不是我的東西,公家與我無關。”
再有一點,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有些當領導的太“沒文化”。那么我就有必要把當年家父捐書的情況做一介紹,讓人們了解家父吳祖光與家母新鳳霞對文化是怎樣一個態度。
1998年家母新鳳霞仙逝后不久,家父祖光先生把我叫去,非常認真地對我說,“你媽媽不在了,我也年紀大了,準備把家里的藏書捐給北京戲曲學院,你就別要了。”
對爸爸的決定,我從來不敢反對。盡管我對家里的藏書也是十分珍惜。記得我當時順口問了一句,“為什么捐給北京戲曲學院?”
爸爸回答我的原話是這樣的,“我們這一代寫戲的人里,只有我是寫話劇,也寫戲曲,又當電影導演的,若論感情,我跟戲曲的感情最深。梅(蘭芳)先生、程(硯秋)先生的電影是總理讓我導的。我的代表作《風雪夜歸人》是寫戲曲演員的故事。尤其是你媽媽新鳳霞演了一生戲曲。她的一生追求的是文化,在她生前曾多次跟我說現在的年輕演員只重金錢,不重文化了。我把書捐給北京戲曲學院,就是為你媽媽還個愿,讓學戲的孩子們多讀點書,多學點文化。”
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過去很多友人回憶文章中提到的,當年新鳳霞的擇偶標準是,“有錢的我不嫁,有權的我不嫁,我要嫁的是有文化的。”后來老舍先生將我爸介紹給我媽,認識三個月我爸媽閃婚,一愛就是一輩子。
回頭來再說這本書的命運。如今書已上了拍賣行,并在社會上流轉了十多年。最后我要表個態度是,拍賣本身對茅盾先生和吳祖光先生的名聲絲毫無損,任何藝術品都有其商品屬性,而損失最大的是北京戲曲學院。其失去了一件重要的戲劇典藏,乃是對文化的不重視。當然此事與現任領導關系不大,別為難人家。
□吳歡(吳祖光之子)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茅盾 吳祖光贈書 學校拍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