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新中國大廈背后的資金黑洞 被人遙控 政府法院監管為何形同虛設?
從查封到網上追逃
在廣州市荔灣區十三行路與人民路交界處,矗立著一棟地下五層、地上四十三層的大樓——新中國大廈。從1995年籌建至今,新中國大廈歷經爛尾、蕭條,逐漸成為名聞遐邇的服裝批發中心,高峰時期每天人流量達七八萬。熱鬧的市場催生了高價鋪位,位置好的鋪位每月租金高達13萬元。
潘維曦,生于1958年,香港人,但同時持有廣州市增城市的居民身份證。即使在競爭對手看來,他也算得上商業奇才,整合資源的高手。
1995年,潘維曦成立國商大廈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商公司”),公司有兩個股東,一個是潘維曦在香港注冊的中港經濟開發有限公司,另一個是廣州友誼有限公司。友誼公司出地,中港公司出資4億元,在十三行路一號建大廈,大廈最終定名新中國大廈。按照協議,友誼公司將獲得大廈7000多平方米物業、5個車位及4000萬元補償;潘維曦方可擁有除友誼公司7000平方米以外的14萬多平方米的物業。
1999年,新中國大廈負一層、負二層及首層至九樓商鋪商業部分交付使用,十層至三十層未裝修使用,還有樓層未建完。
一切似乎在按照潘維曦的設計推進。但一起非法集資大案改變了新中國大廈的命運。
1998年,廣州市城市合作銀行進行改制審計,“匯商支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爆發。
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03年5月26日的一份判決書確認,1994年年初,潘維曦成立了廣州市國興企業發展公司,之后又陸續成立了國商公司等20多家關聯公司。1996年6月,國興公司等出資成立廣州市匯商城市信用社,后改制并更名為廣州市城市合作銀行匯商支行。
法院審理查明,1994年10月至1998年12月,匯商支行高息吸收公眾存款超過110億元,至1998年12月尚未兌付的高息存款本金為人民幣20多億元,透支總行人民幣超過35億元。以潘維曦為法人的國商公司利用吸存回來的資金近14億元用于建造新中國大廈。
2003年,廣州中院對“匯商支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作出判決:國商公司被查封的房產(含新中國大廈未出售面積約85624.7平方米)作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違法所得予以退賠。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新中國大廈 資金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