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以“差別化政策”促“無差別發展”

安徽省政協協商推進民族鄉村經濟發展綜述

2015年09月25日 11:23 | 作者:曹昱 | 來源:江淮時報
分享到: 

  今年5月,我省啟動開展少數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區“共同發展”提升行動聯合攻堅。不可否認,受地理區位、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等因素制約,民族鄉村發展極不平衡,仍有一部分民族鄉村與全省發展水平差距較大,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較差。它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短板”和“軟肋”。

  9月21日,省政協召開協商會,共商“落實差別化扶持政策,加快民族鄉村經濟發展”大計。“撬動”民族鄉村經濟“航船”

  2014年,合肥市唯一的民族鄉——肥東縣牌坊回族滿族鄉農民人均收入首次超過全縣平均水平,這是合肥市落實幫扶政策,有力推動民族鄉村加快發展的現實成果。 2009年來,合肥市落實少數民族發展資金830萬元,扶持項目44個。市直25個委員單位,充分發揮各自職能,承諾“十二五”期間每年對口幫扶少數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區發展經濟社會事業1至2個項目,并簽訂承諾書。僅2014年,實施項目(事項)77個,落實資金7078萬元。全市14個民族村(社區)中,已有5個民族村(社區)被納入省美好鄉村中心村建設。民族鄉村農民收入不斷提高,2014年達到 14615元,連續4年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據省財政廳介紹。省財政設立“少數民族發展資金”880萬元,用于支持11個民族鄉、場和街道發展經濟;設立“少數民族補助經費”550萬元,專項用于全省民族鄉、民族村、民族自然村及農村其他散居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實用技術培訓等項目。設立 “城市社區民族工作專項經費”100萬元,扶持社區公益事業,將城鎮少數民族和民族聚居的街道、社區納入“共同發展”提升行動幫扶體系。

  省政協常委馬露代表少數民族界別發言時建議,發揮現有的政策資金引領導向作用。省級涉農財政資金和財政扶貧資金要進一步提高投入民族鄉村比重,在項目申報數量和資金支持額度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調研組認為目前省財政安排的每年每個民族鄉80萬元發展資金雖然作用明顯,但力度仍顯不足,省市縣三級政府應統籌安排,增加對民族鄉的補助資金,將會更有利于加快我省民族鄉村的經濟發展。

  “僅僅盯著財政資金投入資金支撐民族鄉村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 ”阜陽市政協建議減少財政資金對具體的個體性項目投入,確保財政資金用于支持社會公益性、公共性項目,支持農民或者集體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情;用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建議以項目擴大融資渠道,以項目的經濟效益為引導,吸引銀行各類金融產品和社會資金投入民族鄉村。建議各級民族宗教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統一規劃、集中投入、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負其責、各計其功、形成合力”的工作機制,整合各類財政投入資金,區分不同行政轄區級別,統籌使用各級、各部門支持民族鄉村的資金和項目,避免群龍治水的現象。

  不讓一個少數民族兄弟“掉隊”

  “由于集體經濟底子薄,普通村民基本沒有原始的資金積累,再加上小額貸款手續繁雜,要求很高,民族鄉村在經濟發展中存在著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有的村想搞養殖,發展肉雞養殖或牛、羊養殖,但先期投入較大,資金短缺是一大難題。 ”蚌埠市政協道出了民族鄉村的發展瓶頸。

  “農民缺技術、缺資金。養殖戶想搞特種養殖,種植大戶土地流轉后,想發展設施農業、高效農業,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但沒有掌握科學技術,又沒有足夠資金,所以不敢去做去嘗試。 ”宿州市政協反映了民族村的困惑。

  馬鞍山市政協建議,加強培訓,為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少數民族經濟發展人才培訓制度,培養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帶頭人。針對民族村科技示范戶和種養大戶的需要,提供特色農業科技技能培訓服務,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

  省政協委員、淮南市政協副主席王仁發提出,以“精準到戶、到項目、到資金、到產業、到舉措、到效果”六個精準的扶貧要求建立評價體系,區別不同情況,因人因地因時而差異化扶持,以經濟發展促進民族鄉村改善民生,以外援“輸血”帶動提高內生“造血”能力,鼓勵和引導少數民族群眾依法開展各項生活生產活動,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障機制,充分體現差別化扶持政策的精準性、實效性、科學性,確保實現省委、省政府規定的民族工作目標和要求,確保貧困鄉村、貧困群眾共奔小康,確保到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省扶貧辦副主任陳先德表示,針對貧困民族村和少數民族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因村困戶制定并落實幫扶措施:以道路、水利、電力建設為重點,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教育文化扶貧和醫療衛生計生扶貧,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實施“雨露計劃”職業培訓,提高少數民族群眾的文化素質和生產能力,解決好貧困家庭勞動力就業問題;實施金融扶貧,創新發展扶貧小額信貸,解決好發展資金短缺問題;實施產業扶貧,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開展光伏扶貧、旅游扶貧以及電商扶貧等,增加貧困民族村集體經濟收入,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一村一策”喚醒“造血功能”

  宣城市云梯畬族鄉地處寧國山區,山珍等物產豐富,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拓市場”的發展思路,積極發展毛竹、早竹、筍干竹、山核桃種植產業。胡村回族村境內多丘陵,且緊鄰南漪湖,重點發展畜禽和水產品養殖業。突出民俗文化特色,大力推進“民族特色有形化”建設,鄉村民族風情旅游蓬勃發展。建成了云梯畬族鄉千秋畬族風情文化廣場和胡村回族村村口牌坊、花戲樓廣場,統一畬、回民俗標識(標牌),制作民俗文化墻,充分利用畬族“三月三”歌會、穆斯林開齋節等少數民族傳統節慶活動,開展民族習俗表演,吸引了大批游客參觀旅游。其中,云梯畬族鄉2014年接待游客突破10萬人,實現旅游收入3000余萬元。

  但總體上看,由于受歷史、地緣以及自身等因素的影響,民族鄉村作為一個特殊群體、一個弱勢群體,其經濟發展比較緩慢。蚌埠市政協反映,民族鄉村產業結構雖有所調整,但大部分仍以第一產業為主,二三產業發展緩慢,農民增收致富的渠道窄,缺乏好的經濟項目。絕大部分以種植糧食、種植蔬菜、養殖牛、羊、肉雞為主,缺乏二三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剩余勞動力只能靠外出打工。目前,民族鄉村缺乏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風險較低的經濟項目,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調整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優化。

  馬露建議,實行“一村一策”,充分考慮民族鄉村實際情況,分類別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加強項目實施指導,努力提升“造血”能力。大力加強鞏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現代養殖業的技術和資金投入,在有條件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建設若干省級畜牧業標準化養殖場(小區)。繼續執行并完善民族特需商品優惠政策,省財政按中央有關要求積極安排省級民族企業生產補助資金和技術改造貸款財政貼息資金,加大對民族特需商品定點生產企業的扶持力度,培育壯大一批少數民族企業。省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優先支持安排有條件的民族鄉村發展民族鄉村旅游項目。

  讓民族鄉村成為“美好鄉村”

  許莊回民村被列為宿州市首批美好鄉村建設試點村,截至目前,已投入資金8100萬元,復墾土地350畝,建成安置房210套、老年房40套。為民代理服務中心、民族敬老院、老年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已完工,實現了村莊綠化、道路硬化、路燈亮化和環境美化,大大改善了群眾的生活條件與環境。許莊村被評為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省級美好鄉村示范村、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而多數處于貧困狀態的民族鄉村,大多處于地域偏僻、自然災害頻發的地方。當地的基本生活設施、文化活動中心等服務設施亟待完善;依然存在電力供應不足、道路建設標準較低、水利條件差、獲取市場信息不足、居住條件差等問題。現有的基礎建設及其規劃很多還停留在設想上,缺乏資金支持和科學指導。少數民族村居環境綜合整治有待繼續深入,綠化、亮化、美化不足,人居環境需加快改善。

  亳州市已經實現了23個民族村的村村通,但仍有10余個民族自然村沒有水泥路或柏油路,民族村基礎設施建設依舊是當前一段時間扶持的重點。同時,在各類項目申報中,往往都需要資金配套,而基層的財政往往較為困難,民族村的集體經濟較為薄弱,項目建設配套資金往往無法落實,導致項目或不敢承接或無法實施,“開工難”現象一定程度存在。

  省政協少數民族界別調研建議,加快建設一批交通、水利、信息、科技、環保等對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長期發展起支撐作用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大力支持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水電增效擴容等水利項目建設,優先安排實施“八小水利”相關項目。盡快實施民族村自來水“村村通”工程,到2020年民族鄉村全部解決飲水安全問題。在每年美好鄉村規劃中,將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符合條件的民族村優先納入全省美好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范疇,安排建設資金,加強鄉村環境整治、美好鄉村建設和民族鄉村文化設施及活動場所建設。加大皖北地區民族鄉村基礎設施支持力度,扎實開展“千村百鎮”示范工程建設,強化硬件設施支撐。

編輯:薛鑫

關鍵詞:安徽省政協 民族鄉村經濟發展 少數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區 小康社會目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