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協商建言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
青海政協: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內蒙古政協:把握發展新特征回應群眾新期待
本報訊(特約通訊員朱文平)9月6日,青海省一場高規格、高層次的專題協商會正在舉行——省長郝鵬、8位副省長及省政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與省政協主席仁青加、各位副主席及各專門委員會負責人圍桌而坐,面對面協商青海省“十三五”規劃。
這是青海省政府、省政協推進協商民主的創新實踐。今年5月,省政府、省政協首次聯合召開專題協商會,圍繞“以生態保護優先理念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進行協商,效果良好。省委書記駱惠寧在協商會專題報告上批示:“此次協商會是個有益探索,高層對話,直面問題,有助于更好貫徹以生態保護優先理念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針。”省長郝鵬要求省政府辦公廳梳理建議,整理臺賬,逐項明確分管領導及責任部門,做到了建議有回音,意見有落實。鑒于專題協商會的成效,郝鵬提議,適當時候再召開一次專題協商會,聽取對“十三五”規劃的建議。
確定專題協商會主題后,省政協第一時間召開主席會議,安排部署相關調研,各位副主席結合工作分工和自身優勢特長,精心選擇課題,深入基層一線、農村社區、廠礦企業,廣泛調研,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反復推敲,形成了發言材料。
“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省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目標,‘十三五’規劃的各項目標和指標都要全面反映并落實到這個總目標上”。大家認為,“十三五”規劃是統籌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充分醞釀、科學編制“十三五”規劃,對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指好道、領好航,至關重要。省政協幾位副主席圍繞“十三五”規劃的總體思路、發展定位、目標任務,從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民生改善、生態建設、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建議。
省政府領導一邊聽取意見,一邊插話進行交流探討。省長郝鵬對省政協幾位副主席的發言給予高度評價,對提出的意見建議作積極回應,要求政府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在規劃編制中認真研究采納,并希望省政協繼續對“十三五”規劃編制建言獻策。
省政協主席仁青加主持專題協商會,對會議成效給予充分肯定。他說,“省政府各位領導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與省政協領導及委員面對面協商,當面聽取意見建議,充分體現了省政府廣納群言、民主決策的作風,進一步激發了政協委員們參政議政、建言獻策的積極性,對省政協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履好職、服好務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本報訊(記者常歌)“要把‘十二五’工作的總結和‘十三五’規劃的編制結合起來,把扶持工作與‘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結合起來,增加對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發展的總體投入,盡快形成具有地方優勢特色的支柱產業,提升自主發展能力,促進人口較少民族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召開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十二五”規劃貫徹落實情況專題協商會。
據了解,從2005年起,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決策,制定專項規劃,扶持全國人口較少民族加快發展。按照國家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十二五”規劃內容,全國有28個人口總數在30萬以內的少數民族被納入扶持范圍。內蒙古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和俄羅斯族4個民族列入人口較少民族扶持范疇。4個人口較少民族總人口約13.8萬,主要分布在呼倫貝爾市的9個旗縣市、48個蘇木鄉鎮、192個嘎查村。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與政協制定的2015年度協商計劃中,“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被列入議題。6月中旬,自治區政協就“自治區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十二五’規劃貫徹落實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委員們在調研時了解到,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制定并實施了《內蒙古自治區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十二五”規劃》以及《內蒙古自治區幫扶額爾古納市俄羅斯族聚居區發展規劃》。人口較少民族聚居的呼倫貝爾市及9個旗市,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形成有力的組織保障。自治區民委等部門職能積極作為,形成了在國家相關框架規劃下,自治區政府推動,地方政府聯動,各部門主動參與的良好氛圍,有效推進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特別是,呼倫貝爾市結合內蒙古自治區對農村牧區實施的“十個全覆蓋”惠民工程,把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首位,為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加快發展充實支撐力量。如:鄂溫克族自治旗在45個嘎查村實施了578個基礎設施、生產發展項目,扶持人口較少民族貧困戶4706戶、18673人;俄羅斯族等聚居的額爾古納市,“十二五”期間投入800多萬元為恩和俄羅斯民族鄉修建了砼路、排水溝,架設路燈,解決了老百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的狀況,為當地發展民族特色經濟,打造民俗家庭旅游業優化了環境。
調研組也梳理提出了目前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比如專項資金分散、地方財政保障能力有限、基礎設施不完善、優勢特色產業亟待發展、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等。調研組認為,對待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問題,思想上要重視,行動上要自覺,要把“十二五”工作的總結和“十三五”規劃的編制結合起來,把扶持工作與“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結合起來,增加對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發展的總體投入,盡快形成具有地方優勢特色的支柱產業,提升自主發展能力,促進人口較少民族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專題協商會上,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陳羽發言指出,隨著“十二五”規劃的落實及全區“十個全覆蓋”工程的不斷深入,人口較少民族聚居村嘎查的生產生活條件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基層干部群眾說得好——‘十個全覆蓋’修的是道路,通的是人心。基層各族群眾的積極參與,干群關系的良性互動與改善,都為我們繼續深化這項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強了信心。下一步重點就是要搞好兩個結合,將‘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全面推進‘十個全覆蓋’的落實與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統籌規劃,合力推進。”
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民族工作會議都將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工作列為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將繼續加大扶持力度并編制相應的專項規劃。
“我們認為,‘十三五’規劃編制不同于以往,其時間節點、編制背景、要求和方式均發生新的變化。”自治區民委負責人發言說,在編制‘十三五’專項規劃時,必須把握好改革發展的大背景,把握好中央和自治區的新要求,把握好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的新特征、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頂層設計必須更加縝密、更加科學有效。
與會人員也建議,明確“十三五”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的定位和作用,在“十二五”規劃的基礎上,打造規劃升級版。
編輯:薛鑫
關鍵詞:協商建言 “十三五”規劃 青海政協 內蒙古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