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文件>協商民主協商民主
加深協商民主學理把握 提高踐行創新自覺性
在人類追求民主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共產黨浴血奮斗,勵精圖治,所付出的犧牲和代價,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所能比擬,這是我們的自信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經歷過千難萬險的中國共產黨有堅強的定力和足夠的信心,不僅能夠把中國民主政治發展不斷向前推進,也一定能夠為人類政治文明的進步作出標榜史冊的貢獻。
中國作為超大型的發展中國家,正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扎實穩妥地進行著政治體制的改革,特別是民主政治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并且昭示出光明的前景和非同尋常的活力。
協商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具有獨創性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獨特優勢,是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是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仔細研究這句話的含義,不難悟出,協商民主在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地位和邏輯關系,從而加深對協商民主的學理把握,提高踐行以致創新的自覺性。
一、 協商民主具有豐富的文化積淀和深遠的歷史淵源。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和而不同”的理念,就崇尚“和為貴”的價值標準,就追求“天下大同”的目標。
國家政治發展道路和政治制度的確立不是憑空產生的。細究起來,總能夠追尋到它的歷史根脈、文化底蘊和思想火花。兩千多年前,中國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這種價值取向得到歷朝歷代開明統治者的認同,并隨著時間的推演不斷豐富、深化。“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沖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在這樣的思想理念和社會格局中潛含著相互溝通、協商合作、達成共識的意味。
近代中國,對民主進程最具影響力的偉大事件就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與之俱來的為爭得人民民主而作出的浴血奮斗。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作為革命黨,創立了作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三大法寶之一的統一戰線。在抵抗外辱、內懲反動勢力的拼搏之中,既堅決斗爭,又協調聯合;既據理奮爭,又協商共事,將中國革命的戰略、策略、方針、政策貫穿融匯于統一戰線的豐富實踐之中,為協商民主的建立開辟了道路,提供了歷史前提。
在整個新民主主義的長期斗爭中,我們黨摸索出切合自身實際的民主政治道路,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堪稱協商民主的光輝范例。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協商民主踏上了新的征程。中國共產黨人對人民民主政治的探索,真可謂起起伏伏,曲曲折折,堅韌不拔。由此可以看出,協商民主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確立和實行的歷史必然性。
二、 協商民主符合我國國情,具有扎實的理論根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一塊不可或缺的基石。
協商民主的確立和實行,基于我國特定的國情。我國是一個有著13億人口、56個民族、多黨派的發展中大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千差萬別、極不平衡。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階層結構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尤其當前已經處于經濟結構的調整期、社會矛盾的凸顯期、改革深化的攻堅期,人們的思想日益多元,利益訴求日趨復雜,政治表達的愿望更加強烈,這種前所未有的社會境況,客觀上要求我們黨必須探求和確立一種新型的、能夠破解各類矛盾和凝聚人民共識的民主政治制度以及這一制度的具體實現形式。
我國又是多黨并存的國家,中國共產黨是唯一的執政黨,其他黨派是參政黨。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這表明,我國的民主政治頂層設計中,中國共產黨處于領導地位,它與其他友黨的關系是建立在協商民主基礎之上的合作關系。各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達成這樣一種政治境界,離不開協商民主的鞏固和發展。
我國還是世界上唯一實行“一國兩制”的國家,又面臨著兩岸互動、實現祖國最終全面統一的歷史任務。兩岸關系的深化和發展,也都需要充滿智慧、高質量的協商民主。
我國的協商民主植根于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政黨理論、統一戰線理論、民主政治理論、人民政協理論的沃土之中,具有嚴密的承接遞進的邏輯關系,也有厚實的理論互證為依托。這就使協商民主自身的理論建構有了廣闊的空間和發展的潛力。當前,我國政界、學界以至各級政協組織中,廣泛多層地開展著對協商民主理論的探索,在協商民主的性質、地位、作用、主體、選題、程序、實現形式、成果認定、結果反饋等方面進行了多維度的探索和論證,取得了相當一批成果,很多都匯集于黨的十八大報告和三中全會的決定,匯集于習近平總書記9·21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之中。同時,與之相應的實踐活動,也十分活躍,一些具有開創意義的舉措層出不窮,受到廣泛關注。
編輯:付鵬
關鍵詞:北京市政協副主席 沈寶昌 協商民主 民主 北京市政協 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