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人物志人物志
張玉河:“師古師心師造化”
張玉河自幼酷愛中國傳統書法、繪畫及篆刻藝術,研習古今書畫三十余年。受教于劉靜文先生,并得到王學仲、李鐸、歐陽中石、張立辰、劉大為等先生指導。揣摩眾家之特點,汲取各派之專長,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國畫以山水畫為主,兼攻花鳥,尤善雞、魚、荷花;書法以楷書、隸書為主,兼行草及篆刻。書畫作品多次在國家書畫大賽中獲獎并入編書畫集,多幅作品在《書法報》、《中國老年報》、《西部時報》、《神州》雜志、《中國名家書畫》雜志等媒體上發表,并被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彭德懷紀念館等多家權威機構收藏。近年來,書畫作品又深受新加坡、日本及港澳臺等國家及地區人士喜愛并被收藏。
出生于山東的張玉河,齊魯的文化氣韻和圣賢的道德文章,給予了他無限的藝術才情,更造就了他對中國傳統書畫最初的熱愛。
張玉河擅長花鳥畫,尤愛畫魚。歷代書畫大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描述對象,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黃胄的驢,李可染的牛等,件件都是精品。而張玉河獨辟蹊徑,以鯉魚作為描畫對象,獨特新穎,可謂用心良苦。細觀他筆下的魚,無論是群魚爭歡,還是雙雙嬉鬧,甚或一條獨游,都傳達著作品之外的一種聯想、一種思緒,讓人感到這水中精靈的美麗和超越美麗的靈動。使你不得不驚嘆,這水中的精靈是自然的杰作,更是畫家的靈魂和情懷的寄托。其畫可謂神形兼備,用筆、用墨、用水帶著明顯的情感靈動,筆墨濃淡相宜,淋漓酣暢,奔放的氣勢躍然紙上。這源于他生性對魚的喜愛,多年對魚的習性、情態長期觀察、細致體會、潛心研習的成果。在他的作品中,筆墨隨著他的心力恣意滾動、涂抹、揮灑,無論是淡彩還是濃墨,總是十分合適地揮灑出動人的瞬間效果,并讓這些瞬間效果幻化、凝固成為經典。即便是留白,也有他獨到的地方,恰如其分表達著中國畫含蓄、想象的意境。魚畫無論是畫面的布局還是筆法的運用,總能讓人感到清新,還有飽含在清新之外的積極向上的思想和力量。魚兒的歡暢出游,魚兒的健康活力,魚兒的內心世界……張玉河用他的藝術語言,完美地再現了生活。《群龍戲春》把鯉魚置于春天的背景下,一條條流線型的鯉魚游弋在桃花之下,與落英嬉戲,群魚嘴巴微張,分明都在歡笑,在唱著春天的歌謠;《泉清柳葉新》則是春天的另一種寫照,畫家用春風新裁的柳葉、歡快出游的魚群,描寫、謳歌了一個個蓬勃的春天。
山水畫是中國繪畫的重頭戲。近年來,張玉河又把自己的主攻方向定格在山水畫上,致力于中國山水畫的研究和創作,創作了一批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題材。他認為,山水是人類生存依賴的風水寶地。愛自然、愛山水,是人類生存的重大命題。為了畫好山水畫,張玉河遍臨古人,遍訪名山大川。他把自己在山水畫上的理念概括為“三師”:“師古師心師造化”,從這“三師”中可以看出,在學理淵源上,他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他在山水畫的技法研究和運用中,注入了歷代山水畫家們的精髓,他時常拜讀及研究歷代山水畫大師的作品,從中吸取大量的精華,使他的創作充滿活力。他注重寫生,認為古人山水畫的各種皴、擦、點、染,是從真山真水中體會出來并運用到筆墨上,而這種體會,不但需要對大自然的觀察、寫生、感受,更需要對社會、對大自然的感情和激情。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張玉河 中國當代書畫 畫魚 山水 花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