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兩會授權發布)政府工作報告
二、 2015年工作總體部署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化解各種矛盾和風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實現現代化,根本要靠發展,發展必須有合理的增長速度。同時,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口,體制機制弊端和結構性矛盾是“攔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就難以實現平穩健康發展。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抓好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第一要務。必須堅持不懈依靠改革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于深度調整之中,復蘇動力不足,地緣政治影響加重,不確定因素增多,推動增長、增加就業、調整結構成為國際社會共識。我國經濟下行壓力還在加大,發展中深層次矛盾凸顯,今年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去年還要大。同時,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有巨大的潛力、韌性和回旋余地。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發展基礎日益雄厚,改革紅利正在釋放,宏觀調控積累了豐富經驗。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定必勝信念,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
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要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關系,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我們要把握好總體要求,著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增長6%左右,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能耗強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經濟增長預期7%左右,考慮了需要和可能,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與經濟總量擴大和結構升級的要求相適應,符合發展規律,符合客觀實際。以這樣的速度保持較長時期發展,實現現代化的物質基礎就會更加雄厚。穩增長也是為了保就業,隨著服務業比重上升、小微企業增多和經濟體量增大,7%左右的速度可以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各地要從實際出發,積極進取、挖掘潛力,努力爭取更好結果。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以下三點。
第一,穩定和完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預調微調,更加注重定向調控,用好增量,盤活存量,重點支持薄弱環節。以微觀活力支撐宏觀穩定,以供給創新帶動需求擴大,以結構調整促進總量平衡,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1.62萬億元,比去年增加2700億元,赤字率從去年的2.1%提高到2.3%。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12萬億元,增加1700億元;地方財政赤字5000億元,增加1000億元。處理好債務管理與穩增長的關系,創新和完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適當發行專項債券。保障符合條件的在建項目后續融資,防范和化解風險隱患。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盤活存量資金,提高使用效率。繼續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2%左右,在實際執行中,根據經濟發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靈活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平穩增長。加快資金周轉,優化信貸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讓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
第二,保持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我國發展面臨“三期疊加”矛盾,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數量擴張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推動經濟在穩定增長中優化結構。既要穩住速度,確保經濟平穩運行,確保居民就業和收入持續增加,為調結構轉方式創造有利條件;又要調整結構,夯實穩增長的基礎。要增加研發投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強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促進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和增長極,實現在發展中升級、在升級中發展。
第三,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當前經濟增長的傳統動力減弱,必須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改造傳統引擎,打造新引擎。一方面,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大政府對教育、衛生等的投入,鼓勵社會參與,提高供給效率。這既能補短板、惠民生,也有利于擴需求、促發展。另一方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我國有13億人口、9億勞動力資源,人民勤勞而智慧,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必將匯聚成發展的巨大動能,一定能夠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讓中國經濟始終充滿勃勃生機。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給市場和社會留足空間,為公平競爭搭好舞臺。個人和企業要勇于創業創新,全社會要厚植創業創新文化,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我們要在完成“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同時,以改革的精神、創新的理念和科學的方法,做好“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謀劃好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政府工作報告 李克強 2014年工作回顧 2015年工作總體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