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新曙光新曙光
焦裕祿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焦裕祿在蘭考參加種植泡桐樹,現在泡桐產業已經成為蘭考縣經濟的支柱產業。
焦裕祿的早期革命經歷
焦裕祿出生在山東淄博的一個小山村,自幼喪父,母子相依為命,逃過荒、要過飯、下過礦井。
抗日戰爭初期,日寇、漢奸和國民黨反動派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迫越來越殘酷,焦裕祿家中的生活也越來越困難,他的父親焦方田走投無路,被逼上吊自殺。日偽統治時期,焦裕祿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又被押送到撫順煤礦當苦工。焦裕祿忍受不了日寇的殘害,于1943年秋天回到家中。因無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蘇省宿遷縣,給一家姓胡的地主打了兩年長工。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焦裕祿從宿遷縣回到了家鄉。當時他的家鄉雖然還沒有解放,但是,共產黨已經在這里領導群眾進行革命活動,焦裕祿主動要求當了民兵,并于194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7年焦裕祿離開家鄉,隨軍南下。為了在沿途做好對新解放區群眾的宣傳工作,大隊黨委要求一中隊在較短的時間里,排演一個反映河南農民在國民黨統治下悲慘生活的大型歌劇《血淚仇》。焦裕祿主動報名扮演劇中的主角王東才。20多天后,《血淚仇》在陽谷縣首場演出。當晚,方圓十幾里的群眾都趕來觀看,焦裕祿激昂悲憤的唱腔,嚴肅逼真的表演,深深地感染了全場觀眾。
1949年春,焦裕祿由淮海前線返回尉氏縣,被任命為大營區副區長,負責剿匪反霸工作。尉氏縣大營區是個有名的土匪窩,是個難啃的硬骨頭和極端兇險之地,曾先后有幾任領導干部被殺害,令許多上任領導望而卻步。為了徹底消滅當地的土匪和國民黨殘余等反動勢力,焦裕祿對土匪黃老三采取了“欲擒故縱”的策略,分化敵人,教育多數,孤立少數,將惡貫滿盈的地主黃老三擒獲并判處了死刑。
“殺了黃老三,大營晴了天,睡上了安穩覺,吃上了心靜飯。”這是那時當地流傳過的一首民謠。
在洛陽礦山機器廠的日子
1953年,國家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開始了。這時,黨抽調大批優秀干部,派往工業戰線。焦裕祿懷著無限激情,抱著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崇高理想,從農村工作崗位,來到了洛陽礦山機器廠。
1949年前,焦裕祿只讀過幾年小學,擺在他面前的卻是一個嶄新的、十分艱巨的課題。如何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呢?他想:單憑熱情,不懂業務、技術,根本不適應現代化的工業生產。工廠黨委體察到焦裕祿的心思,就派他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習,到大連起重機廠實習,他刻苦鉆研、艱辛勞動,努力向老師傅學習。
1956年底,焦裕祿滿載學習成果,回到洛陽礦山機器廠,擔任一金工車間主任,帶領職工投入了緊張的設備安裝工作。1958年春,設備安裝雖然還沒有完全結束,但廠黨委卻已經下達了試制兩米五雙筒卷揚機的任務。當時,設備不全,人員不齊,缺乏經驗。為了突破難關,焦裕祿日夜不離車間,始終和工人勞動在一起,打水、送飯、遞工具、喊吊車,累的時候就把大衣鋪在一條長板凳上合一下眼,經過兩個月的奮戰,我國第一臺新型兩米五雙筒卷揚機順利下線。
1962年冬,焦裕祿受黨的委派來到了蘭考,為蘭考除“三害”工作鞠躬盡瘁,將自己永遠地留在了蘭考。
編輯:曾珂
關鍵詞:焦裕祿 蘭考 焦裕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