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秸稈:不燒,該咋整?(圖)
秸稈“編”出致富路
與很多地方對秸稈處理的憂慮不同,在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這貌似“無用”的秸稈卻為當地“編”出一條致富路。
秋收時節,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農民把收獲的水稻、玉米皮等秸稈晾曬消毒后編制成精美的草編工藝品,既避免了秸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又增加了收入。當地政府因勢利導,協調農商行資金扶持創辦了草編合作社,通過網商、微博等渠道發布供求信息。目前,全縣有10多個專業村上萬名農民從事農作物秸稈編制業,年編織出口秸稈工藝品100多萬件(套),消化農作物秸稈4000多萬公斤,當地農民靠編織秸稈工藝品走上富裕道路。
無獨有偶,在江蘇省射陽縣合德鎮,近日不斷傳來喜訊:北京、莫斯科、拉斯維加斯、里約熱內盧等國內外會展紛紛邀請他們帶著草編織品去參展。這些過去無人問津的秸稈如今卻“栽”到歐美人的墻壁上,用來編織窗簾、墻紙、裝飾材料等。
據悉,射陽縣為解決秸稈禁燒問題,縣農業資源開發局2010年投入財政資金120萬元,在合德鎮桃園村建起了秸稈草編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民用秸稈手工編織窗簾、工藝墻紙、秸稈工藝畫及其他草編織品等系列家裝飾物。農民農閑季節既可以到合作社車間上班,也可以利用秸稈在家中編織。
當地還成立了江蘇桃園家飾有限公司,并設立了16個分公司,負責回收并銷售產品。目前已有10多個鄉鎮近萬名農戶從事秸稈編織,每個農戶每年坐在家中可增收2萬元。秸稈系列產品已經遠銷美國、巴西、日本、韓國、俄羅斯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草編工藝墻紙也被認定為“江蘇名牌”。
秸稈還田益處多
除了用來“編織”,秸稈還田對土地其實也益處多多。
“一畝稻田大約產生稻草500公斤,將其集中到田頭堆放,添加專用的‘腐熟劑’、尿素和水,完全腐熟后可形成100公斤的肥料,隔季使用可節省肥料20%~30%。而堆肥的成本很低,只需要人工錢和每畝8元的‘腐熟劑’。”安徽省肥西縣土肥站站長黃厚寬介紹說。
據悉,就秸稈綜合利用而言,最廣泛、便捷的方法還是機械化收割、粉碎、旋耕還田,但對于一些不便或無法使用機械化作業的地方來說,田頭就地堆肥,是消化秸稈、避免焚燒的一個好方法。今年秋季,合肥市83個主要涉農鄉鎮(街道)均制訂了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計劃。其中,肥西縣上派鎮、三河鎮等以秸稈堆(漚)肥利用為主;肥西縣花崗鎮以草編利用為主;廬江縣盛橋、巢湖市鳳凰山街道以收集發電利用為主;其余鄉鎮(街道)均以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利用為主。
資料顯示,秸稈還田之后,在土壤中通過微生物作用,緩慢分解,釋放出其中的礦物質養分,供作物吸收利用;分解時形成的有機質、腐殖質又可為土壤中微生物及土壤生物提供原料,從而使土壤結構得到有效改善,增進土壤肥力。同時,秸稈也可以被轉化為固態、液態、汽態燃料,如生產乙醇汽油,節約或替代汽油使用。
編輯:顧彩玉
關鍵詞:秸稈 秸稈焚燒 哈同公路 水稻秸稈 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