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2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二屆全國政協第十九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第十九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全國政協“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型養老護理模式建設”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全國政協委員范利:積極推動醫養結合進家庭社區機構
目前我國在養老模式上還普遍存在“醫”、“養”分離的狀況,主要問題是醫養結合的制度支撐不夠、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匱乏、醫養結合服務的技術裝備和服務質量有待提升、醫養結合型護理人才緊缺等。
據統計,我國目前有約2億老年人,其中約90%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建議采取分類扶持的辦法,積極推進醫養結合社區模式建設。一是醫養結合進家庭,確保“居家養老”有活力。二是醫養結合進社區,確保“社區養老”有保障。三是醫養結合進機構,確保“機構養老”有水平。
為此,需要加快配套改革,建立規范有效運行機制。具體建議:
一、 因地制宜,制定統一的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的準入標準。明確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的主要任務是以基本養老服務為基礎,以醫療服務為重點,構建養老、照護、保健、康復、臨終關懷服務于一體的相互銜接的服務模式。針對被服務老人中慢性病老人、殘障失能老人、癌癥老人特點,分類建設醫養結合服務機構,滿足不同類型患病老人醫療需求。
二、 部門聯動,加快完善政策保障。各級政府要統一規劃、統一組織,尤其民政、衛生、人社、財稅等部門,應聯手抓好養老機構建設。重點加大現有優惠扶持政策的落實。
三、 加大投入,調動社會力量積極性。整合醫藥衛生和養老社會資源優勢,引導示范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聯合創建新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功能。鼓勵社團組織承接部分政府職能。
四、 建立職業化、規范化的醫養結合型服務人才長期培養機制。創新醫療護理人員的職業發展和激勵機制,引導并鼓勵醫學院校招收老年醫學護理和老年照護專業的學歷教育,及時大量補入社區和養老機構,從根本上改變當前養老服務業的人才年齡和知識結構。
全國政協委員趙平:鼓勵社會和個人共建符合國情的養老體系
我國面臨60歲以上老年群體超過2億的現實,可以說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最巨大的老齡化群體。目前,我國預期壽命是74.3歲,老年人群大致可分為三部分:
一、 60歲-70歲的老人。
這階段的老人總數大約在1.2億左右,他們中的大部分并未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有的還愿意也可以繼續工作。這部分人應該采取半工半養的形式,靠社區管理,由社區和家庭共同照顧。建議各級政府為他們創造半量的工作,以便他們積累養老金。如讓他們在養老院內參與半天的工作,或者照看80歲以上的老人,換取養老金或養老券,留存至80歲后使用。
二、 70歲-80歲的老人。
這部分人大約7000萬左右,他們不僅喪失了工作能力,疾病及器官的老化也妨礙了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他們需要家人的呵護,養與醫的比例一般是7:3。因此,這部分人應該采取以養為主的形式,進行集中管理。建議設立養老機構對他們集體養護,提供衣食住行上的方便;同時加強醫療上的管理,包括定期體檢、健康指導以及住院治療。
三、 80歲以后的老人。
這部分老人大約2000萬,一般疾病纏身,生命器官的逐步衰竭使他們更需要醫療的照顧,常常在醫院度過,養與醫的比例為3:7。因此,這類老人應該以醫為主,進行醫院管理。建議建立更多的老年醫院,或配備足夠醫療護理條件的老人院;設立一些養老基金會,多渠道向社會募集資金,為80歲以上老年人承擔主要醫療費用,減輕政府和部分困難人群的負擔。
中國式養老,要鼓勵社會和個人共建符合國情的養老體系,采取扶植與監管并重的方針,保證民營養老機構合法運營、健康發展,提供立體化的養老服務方式,為社會不同經濟狀況的群體提供定制服務,補充政府養老能力的不足。
全國政協委員徐亮:以信息化促進醫養結合模式創新
一、 從數字看管理和政策問題
一是“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養老服務業產出從3.1萬億到6.1萬億元,占當年GDP從6.8%到9.1%。可見我國養老服務業有明顯遞增趨勢,而GDP比重增加體現了政府促進產業轉型、加大惠民工程的努力。二是我國機構養老床位僅占老年人口的1.8%,而發達國家占4%至6%。這說明我國養老機構不能滿足基本需求。三是從公立與民辦養老機構的比例看,目前公立養老機構占全部養老機構的80%。而青島市從政府社保部門探索養老護理保險后,民辦養老機構增加到87%。可以看出政府公共政策補償的不足。四是護理是養老的關鍵,青島市拿出不到1/10的醫療保險費用嘗試長期護理險,護理補償效率明顯提高。
為此建議:一是推廣青島試行的長期護理險經驗,各地政府可因地制宜地開展長期護理險試點。二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基本服務應首先定位于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護理。三是鼓勵興建民辦養老機構,政府除給以建設補貼外,更重要的是給予運營補貼(護理補貼)。四是實現全國醫保統籌辦理。
二、 調研中發現的技術性問題
居家養老占90%,服務分散難覆蓋;養老需求多元化,無融合整合平臺;意外死亡風險高,缺健康監控手段;老人支付能力低,多種補償需建立。
為此建議:一是建立健康養老領域的“O2O”商業模式平臺。針對居家點分散、服務多元化、行業專業化的特點,利用高效、易整合的網絡,實現線上營銷、定制、支付等服務,高效分配線下專業化、多元化的服務等。二是專業護理+移動醫療=高效、高質養護醫的服務模式。依靠移動無線互聯技術實現醫護監控及服務;遠程醫療能提供全國優質、規范的各科專家服務;積極開發穿戴式傳感器,檢測健康指標、生活方式。三是建立家庭健康檔案、親情互助平臺。互聯網商業模式更關注青年群體,可以通過年輕人支付老人健康護理套餐,建立家庭親情與責任。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養老 服務 護理 結合 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