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去擔保化”:P2P風控面臨新挑戰
在“去擔保化”之后,P2P平臺會以更為合理的手段對沖風險。平臺負責人普遍認為,他們正在嘗試采用更加靈活、更加多樣化的措施,以及更加多層次的風險對沖手段,以解決P2P行業目前面臨的擔保困境……
在監管層為P2P劃定的多條紅線中,就包括平臺本身不得提供擔保,這也使得“去擔保化”成為近期行業熱詞。
觸碰紅線
今年7月初,銀監會創新部主任王巖岫在出席相關活動時,首次披露P2P監管思路,他提到,P2P不應該匯集資金,在途資金和投資者的資金都要由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托管,同時P2P本身也不得進行擔保,不得承諾貸款本金的收益,不承擔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8月下旬,銀監會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綜合處處長蔣則沈表示,“去擔保化”是一個應具有邏輯性的問題,要思考為什么P2P行業需要擔保,這種擔保是不是P2P行業必備的金融服務功能。國外的P2P是以什么方法管控信用風險的,這種風險是否可以把傳統的擔保性手法放棄掉,P2P能否探索出新的金融風險分析方法。
蔣則沈同時認為,P2P自擔保是自身把相應的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進行自我承擔,這樣做的弊端之一是忽視了對投資者形成的潛在威脅,其帶來的最大問題就是投資項目認知的風險和收益的扭曲,投資者并不知道自己的資金面臨多大風險。另有業內人士認為,平臺本身自行擔保還有一個弊端,就是容易形成非法集資。
資料顯示,目前P2P平臺擔保有三種模式,第一是平臺自己擔保;第二是一般有限公司擔保,主要體現為投資擔保公司、資產管理、投資公司等;第三是由受監管的融資性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進行擔保。本次監管層紅線觸及的是第一種情況。
監管層紅線劃定之后,業界反應不一。平安集團旗下投資理財平臺陸金所最先表態稱,起初為了P2P方式能夠更好地被大家接受,陸金所引入了平安擔保有限公司,這也是階段性的考慮,現在陸金所已經逐步撤銷擔保。另有P2P則表示,“去擔保化”是大方向,但實際操作上需要有消化的時間。
第三方之痛
需要澄清的一點是,“去擔保化”不是“去擔保公司”,也就是說,雖然P2P平臺自身未來不能開展擔保業務,但鑒于投資人和借款人的風控意識尚不成熟,因此在“去擔保化”時代,平臺除了不斷完善自身風控水平外,還將堅持與第三方擔保“配合作戰”。
在花果金融CEO惠軼看來,一些投資人沒有弄清楚“去擔保化”的邊界,事實上,這次去的是平臺自身擔保,并不能將其解讀為第三方擔保也取消了。
不過,第三方擔保也非包治百病。
實踐證明,在中國,擁有擔保的平臺項目頗受市場青睞,但在信而富CEO王征宇看來,擔保在P2P行業更多的是一種市場宣傳手段,“為了給客戶一個承諾,說得嚴重一點就是寫的一張可能無法兌現的支票,從這個意義上說把這層面紗揭掉,讓客戶真正理解投資有風險,出資須謹慎。銀監會站在監管的角度,必須讓出資人知道涉及到的風險,否則蒙著一個面紗在前面走路,你認為前面一馬平川,實際上并非如此。”
而在91金融聯合創始人吳文雄看來,擔保機制的存在,是將風險從一個點傳遞到了另一個點,或者是從一個機構傳遞到了另一個機構,是通過延長風險鏈條來規避風險的,事實上,反而讓風險更為集中。
惠軼也認為,P2P平臺的擔保體系無論以什么擔保模式,核心是要對沖風險。比如平臺會和很多擔保公司合作,這樣風險至少不會集中在平臺的一個點上,而是分散到各個點上。“這種方法在P2P平臺發展的初始階段是沒有問題的,但隨著平臺進入發展快車道,以前所謂把風險分散到更多機構的做法,現在發現風險反而越來越集中了。比如在北京,正常運營的P2P平臺有130余家,而正常運營且資質較好的融資性擔保公司只有20家,這就相當于130余家P2P平臺的風險集中在20多家融資性擔保公司上,由此可見,風險并沒有分散,反而變得更集中了。”
另外,從規定上看,擔保行業有著“擔保金額不得超過自身注冊資本金10倍”的硬性規定,而隨著P2P網貸交易規模的急速擴張,一些擔保公司在為P2P平臺做擔保服務時常常有“超載”的壓力。換句話說,一些擔保公司在內受限于擔保杠桿倍數對擔保金額的制約,在外又不得不承擔較多的擔保業務。網貸之家研究院相關報告顯示,擔保行業混亂與瓶頸并存,恐怕會將自身風險輸入至網貸行業。網貸之家研究院報告顯示,截至今年7月,南京市最大的民營擔保公司鑫信擔保集團資金枯竭;廣東省已有100多家融資性擔保公司關門閉市;由于擔保混亂,四川省最大的民營融資擔保龍頭之一的匯通信用融資擔保有限公司高管失聯,這些都涉及到了一些比較知名的網貸平臺。
編輯:羅韋
關鍵詞:擔保 風險 平臺 去擔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