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2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二屆全國政協第四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十二屆全國政協第四次雙周協商座談會
全國政協第四次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全國政協委員王晶:確保科技創新能夠活躍更好地發展
如何確保科技創新能夠活躍、更好地發展,應該從三個方面看:
第一,導向驅動。作為價值導向,科技創新是最重要的驅動力。我們認為因此會迎來第二個“科學的春天”。科技創新的驅動力方面,一個具體建議是政府的政績導向。對企業科研和企業的評價導向,要以科技創新的投入產出作為重要目標。如果主要以速度及GDP驅動的發展方式,企業便會急功近利,更愿意模仿或者“拿來主義”,不愿意創新;有些高校、研究機構便會唯項目、唯資金、唯論文,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收益上,不能真正沉下來做研究。
第二,科技成果轉換的驅動。建議對于基礎研究的專家,投入要加大,要讓專家們安心做研究而不是跑項目。同時科技公共平臺建設要加大,公共技術研究也要加大。
第三,科技創新能成功需要真正的科技創新文化。科技創新就是“敢為天下先”,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而且過程很長,必須堅持克服一道又一道難關,創新要不怕失敗,要有容錯、糾錯的能力。現在我們社會更多看到成功,但很多科研失敗不見得就是失敗,失敗和成功就差一步,很多失敗教訓是可以給后來人做經驗的,如果失敗就放棄,那科技資源就浪費了。
全國政協常委馬大龍:營造寬松環境 鼓勵原始創新
原始創新到底怎么衡量,現在標準還不清楚,但有一個感受,我國的原始創新還是星星點點,沒有形成氣候,一些所謂創新成果實際上是跟蹤式的或者集成創新、吸收引進再創新。
第一點意見,關于政策保障問題。國家戰略是鼓勵創新,但到各部門、各單位的具體政策中,往往使原始創新碰到關卡。比如科研經費,每個科研項目要求非常詳細的立項依據,如果真的是原始創新,立項依據很難找。還有課題量化的結題指標,每項課題最后一定要列出發表多少論文,按照三五年前對照,需要達到什么樣的指標。每一次課題結題都不準失敗,這不符合原始創新規律。建議對現有政策進行梳理,擯棄不利原始創新的條款,為原始創新提供政策保障。
第二點意見,關于人才的問題。應該承認具備原始創新能力的科學家只是少數,并且這類科學家還應具備科學精神,熱愛科學事業,少有功利思想,才有可能做出原始創新成果。如果到各個學術單位了解,這樣的人是有的,我們在實驗室也會看到少量的年輕人確實有這樣的能力、這樣的精神,關鍵是怎樣發現人才,而且能夠給他們提供長期的、穩定的支持,提高待遇,減輕負擔,創造獨立思考的寬松氛圍,讓他們心無旁騖地從事科學研究。
第三點意見,設立學術創新特區,重點支持一些優秀的立志于科學事業的青年科學家,給予他們長期的、充足的經費和科研條件支持。現在科研經費支持就是三年,最多五年,是否有可能一次支持十年,不需要他們到處跑門路找經費,讓他們一心一意地做科研工作,并且讓他們享有充分的學術自由。現在項目初審要五個專家或者八個專家一致同意才是“優秀項目”,如果所有人認為是優秀項目的話那可能就不是原始創新項目。應該允許失敗。這樣的長期支持,有可能取得真正的原始創新的成果。
全國政協常委程津培: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結構建立穩定支持基礎研究新機制
“優化財政科技投入結構,建立穩定支持基礎研究新機制”是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今年重點調研的題目之一。我們覺得基礎研究和成果的產品化和應用,是目前科技進步、創新驅動發展中的核心。
我國正處在迎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到2020年實現創新型國家目標的關鍵時期。新形勢下中央做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決策,就是要下決心轉變跟蹤、模仿的方式,將創新的主動權即新產業變革的機遇掌握在自己手里,這賦予我國基礎研究新的歷史使命。目前,我國基礎研究占研發總經費的比例長期徘徊在5%,遠低于發達國家和處在同樣發展階段的其他發展中大國15%~20%的平均水平。當前的關鍵是先抓住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的牛鼻子。基礎研究投入存在以下問題:一、基礎研究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例低。二、中央財政中基礎研究投入比例不盡合理。三、地方財政對基礎研究的投入總量低。四、企業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不足。五、財政穩定性支持不足,科研經費配置模式有待完善。
為此,建議:一、優化中央財政支出結構,盡快提高基礎研究投入占比。建議從明年起到2020年,將基礎研究在中央財政研發投入中的比例,每年提高不低于1個百分點,將經費增量主要用于引導地方和企業增加投入。二、地方財政要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建議中央財政增設專門渠道,如設立地方基礎研究引導專項,或以目前國家科技計劃中現有相關渠道為載體,引導地方財政大幅提高支持基礎研究的水平。三、充分調動企業對基礎研究投入的積極性。由中央財政設立企業基礎研究引導基金。在起步階段,可以利用“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設在企業的“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平臺,將國家對企業基礎研究的引導性支持,嫁接到現有的體制框架上,以便迅速啟動。四、建立穩定性經費與競爭性經費合理配置機制。持續加大對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等專項經費的支持;加大基本運行經費和基本科研業務費投入力度;改進經費資助結構,對經過科學論證的優秀科學家及團隊給予穩定持續支持;研究建立科研機構績效撥款制度,給予一定靈活度的綜合性支持,推動建設基礎研究一流院所。
關鍵詞:創新 國家 科技 實驗室 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