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馬書林:筆酣墨暢寫精神
論馬書林的水墨戲曲主題藝術
這些年來,馬書林先生的新作不斷在各種藝術展覽中亮相,讓美術界的同行和觀眾們看到了他鮮明的藝術追求和獨特的藝術風貌,他在戲曲主題創作上所投入的研究,尤其是在水墨語言探索上所展現的精神,對于我們思考水墨藝術特別是水墨寫意的當代走向,很有激發的意義。在改革開放時代的文化環境中,一位藝術家如何堅守藝術創造的原則,又如何探尋對已有傳統的超越,如何在創作上反映時代文化的總體精神,又真實地彰顯自我的個性,是今日美術研究需要不斷分析與追尋的課題。從馬書林的藝術歷程中,可以看到一代中年藝術家所經歷的文化變革與發展的進程,所經歷的中國畫的現代變革與當代創新的特性,把他的創作經驗放在這個大背景下進行觀察和比照,能夠看到他在中國畫藝術上所做出的創造性成果。
依我淺識,馬書林的藝術歷程和創造特征有三個重要特點:一是由工到寫,追求創新。馬書林最初的學習研究主要是工筆繪畫,同時也包括藝術設計,這些都是比較偏重于理性思維的藝術實踐。但是在后來的藝術發展中,他逐步走向寫意,并向大寫意邁進,這不是一般的專業轉型或者說藝術技巧方面的轉型,而是他更多的認識到中國畫的文化屬性在于通過書寫性的筆墨體現人的精神,人的關懷,這與他的情懷與志趣也更有內在的冥契。當然,大寫意繪畫是中國繪畫傳統中最為深厚的部分,因此他也就面臨著如何超越傳統、走向當代的課題。幾十年來,創新的理想始終貫穿在他的實踐中。他深刻認識到:我們這個時代不僅社會經濟要發展,更重要的是文化要有新的時代精神,而在中國畫這樣一種傳統的民族藝術載體和表達形式上需要有足夠的勇氣來探索創新,超越前人,區別他人。他從高等美術教育的教學和管理崗位到中國美術館的領導崗位,親歷著中國美術的發展,接觸了大量美術活動現象,可以說有相當的視覺感受優勢。他也非常注重用學術的眼光來觀察美術的發展,不僅是中國的美術發展,也包括西方現代藝術當代藝術的發展,由此形成了難能可貴的全面修養,并且以全面的修養來支持自己的創新,在中國畫特別是在大寫意繪畫方面確立起自己的目標。
第二,大筆畫戲,彩墨交響。在中國繪畫史上,戲曲題材古已有之,但以工筆為主,20世紀以來,戲曲題材特別是水墨寫意風格的戲曲題材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美術現象或者說是繪畫現象,許多前輩和同輩都著力于此,但是如何能夠在一個比較傳統甚至也屬于雅俗共賞的主題和題材上找到突破,他在這方面投入了極大的心力。在對待戲曲這樣一個具有濃厚的中國表意性、詩意性的藝術形式上,他努力追求中國畫的大寫意的表達,堪稱“大筆畫戲”。這個“大筆”有兩方面意涵,一是堅持了大寫意,二是堅持大畫創作。雖然他也畫小品,畫小畫,但他這些年著力的是大尺幅的創作,這就超越了原有的戲曲人物畫的小品趣味,而更多的把它變成一種能夠表達這個時代的文化氣象,能夠表達這個時代對于文化的關切的藝術語言。在他的作品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一種新的戲曲主題人物氣象和格局,而這種氣象和格局體現了當代文化的精神,讓人看了回腸蕩氣,感受到作品中涌發出的一種視聽交響。他在繪畫中很好的把握了彩墨渾然的語言,用筆用墨淋漓盡致,很好的體現了大寫意的根本屬性,那就是能夠真正的抒發心靈,表現自己的創作激情,同時能留住許多只有在創作之際才擁有的靈感、沖動和熱情。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許多作品可以說是既不重復他人,也不重復自己,每一幅作品都是在非常飽滿的藝術創作熱情下,都是在一個把表達上升為表現的精神性升華上,在這樣的狀態下創作出來的,尤其在大幅作品中,人物造型十分豐富,人物間的關系形成“戲”的結構,在這個基礎上突出刻劃人物的性格,體現形象的魅力。
編輯:李勤
關鍵詞:戲曲 馬書林 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