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觀察
中國智庫現狀調查:官辦智庫大而不強 高校智庫曲高和寡
“只有國家隊,沒有民間隊”
彭澎的另一個身份是南方民間智庫專家委員會副主席。早年他還曾任職于另一家智庫—廣州社科院軟科學研究所。
“在討論新型智庫之前,首先應該梳理傳統智庫。”彭澎說,傳統智庫包括8個分支,又稱“八路軍”,分別為高等院校、社科院系統、黨校系統、行政學院系統、黨政機關的政策研究室、軍隊內部的研究機構、外資背景及非外資背景的民間智庫。
在此之外,國經中心有些獨樹一幟。盡管中心副理事長鄭新立不斷強調其民間智庫的身份,但它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資金輸入與硬件支持,并且鑒于內部人員的政界背景,其從出生起就帶有濃厚的官辦色彩。
據上海社科院的《中國智庫報告》統計,當前國內正常運行,且對公共政策形成和社會公眾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活躍智庫共有200余家,其中2/5為黨政軍智庫,1/4是社科院智庫,民間智庫占比1/3。
不過,一些研究人員并不認同民間智庫擁有1/3的比重。王輝耀就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國內目前沒有專門針對智庫的統計數據,但大致情況可以從全國軟科學機構的相關調查中窺見。
據王輝耀在《大國智庫》一書中估算,目前,中國各類智庫機構將近2500家,其中官辦智庫的數量占據95%,而民營智庫僅占5%,后者還包括隸屬于官辦智庫的人員在民營智庫兼職的情況。
時代周報記者還了解到,中國官辦智庫不僅規模大、數量多,而且人員數量龐大、機構設置繁多。以中國社科院為例,其擁有38個研究院、180個非實體研究中心,主管全國性學術社團105個、研究人員4000多名。而全歐洲的智庫研究員也不超過5000人。
至于機構經費,科技部的數據顯示,2009-2010年,全國軟科學研究機構的經費總額為239.7億元,其中66.5%來自政府,占政府同期研發投入的13.4%。
“傳統智庫的形式比較單一,差不多只有官辦智庫一種。而它們依托政府背景和資金支持,承擔了絕大部分的政府委派的課題,幾乎壟斷了國內的智庫領域。”王輝耀說。
仲大軍是北京一家“半死不活”的民間智庫的創始人。2000年,曾任某知名媒體編委的他“逃離”體制,創辦了“北京大軍經濟觀察”。十多年來,這個智庫積累了一定的社會影響,但受限于資金,生存艱辛。
“上世紀90年代,民間智庫還能發出一些聲音,但如今已愈發微弱。在建言獻策這件事上,根本不存在競爭。因為,智庫只有國家隊,沒有民間隊。”仲大軍向時代周報記者感慨。
與此同時,作為一名民間智庫的學者,仲大軍已被邊緣化。有時,他受邀參與節目錄制或出席論壇,但總被排在體制內學者的后面。
“他們(邀請方)才不管你水平高低,離‘衙門口’越近的人越往前排坐。而且,他們還怕我亂說,說一些與政府主旨不一致的話。”仲大軍說。
然而,國家隊唱主角的中國智庫目前卻正面臨“大而不強”的詬病。“從數量上講,中國智庫已不算少,但缺少一些高水平、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一流智庫。”今年10月18日,曾培炎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
“傳統智庫體制老化,黨政色彩濃重。這種做法的好處之一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而弊端在于思維僵化,不容易出現具有前瞻性的、超脫利益關系的、客觀的決策方案。”彭澎說。
今年9月初,借著《大國智庫》發行,王輝耀撰文《打造中國特色新型智庫需要更多民營智庫參與》,探討智庫建設。
“發展民間智庫可以形成鲇魚效應,激活智庫市場;而且,民間智庫可以提供更多建議,打破思想市場的壟斷,有利于政府的科學決策。”王輝耀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于是,問題來了:中國的民間智庫為何發展艱難?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中國智庫現狀 官辦智庫 高校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