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中國濕地面積十年之內銳減兩成 人為破壞嚴重
誰是禍害
十年間記者走過很多濕地,而每一片濕地的消失總是有跡可循,幾乎宗宗是人為的破壞。
香巴拉線最有名的景點當屬群山環抱中的“香山水庫”——如今正式的名稱是“南馬場水庫”。水庫沒有溪水與河水作為水源,其水源就是華北天空的雨水。山谷濕地所依賴的水資源,就是上游各條山谷中流下的雨水和滲水。當初的香山水庫容量很小,總會有多余的流水順山谷而下,在嶙峋怪石中傳來潺潺流水聲;南馬場水庫容量加大數倍,加上水庫之下又建了三個大型水池攔截水流,可以供給下游的水兩年前開始減少。香巴拉線的驢友們以前繞過水庫之后,一路上有溪水相伴,如今只有堅硬的水泥路面。
山谷濕地原先有兩個淺淺的梯級池塘,作為灌溉之用。多年前居住在此的兩戶村民搬遷,他們留下的殘垣斷壁與廢棄的池塘,成為池鷺、白鷺、綠頭鴨的主要棲息地。6月21日,這兩個池塘中,一個已經干涸,一個只剩下不到一半的水量——這是十年中未曾發生過的。
這片濕地的消失已經不可逆轉。由于失去了重要的水源,連續的降雨也改變不了其枯干的現狀,對水權的占有是它消失的最根本原因。
當南馬場水庫成為周末游人眾多的景點的時候,下游所有濕地景觀幾乎消失殆盡。村民說,當時為了爭奪水庫施工權,還發生了一些糾紛。村民陳望(化名)居住在水庫下游,他曾經有一口井,井水清冽甘甜,夏天可以直接飲用,如今已經臨近枯干。村里有一座古拱橋,橋下的涓涓細流既不可見,更無可聞。
濕地的失去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必然。2012年,上海南匯東灘濕地被開發,引起民眾焦慮,呼吁立法保護逐漸萎縮與消失的濕地;而此前數年,崇明濕地被破壞,在此越冬的3000只小天鵝數量驟然降為17只。2014年7月,海南三亞鳳凰路旁一處該市僅存不多的濕地成為建筑垃圾填埋場。同年10月,一篇《眾多的園林管理、濕地及水務檢測機構,可能都有這種隱秘的所在》文章,披露濕地公園內悄悄興建的豪華別墅……
如今濕地公園建設成為一種時尚,舉凡大中型城市,都有大大小小的濕地公園問世。封閉式濕地一直是各國各地區濕地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北京的漢石橋濕地、翠湖濕地都有不對外開放而長期涵養的區域。據來自英國的郵件轉述:英國倫敦將城市附近荒廢的老工業區改造成為濕地公園,建成8年后才對外開放。
翻閱與濕地保護有關的《環境保護法》《水法》《水土保持法》《漁業法》等,都缺乏可供操作的濕地保護規則,濕地概念極其模糊;各地只有六七個省、市有相關條例出臺,這些原則性的條例似乎很難上升到環境執法的力度。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濕地面積比10年前減少339.63萬公頃;十年之內,濕地面積銳減兩成。
北京永定河濕地公園建設始于王平鎮濕地,是由廢棄的礦洞長年排放的污水過濾之后的“中水”作為濕地水源,濕地底部用石子鋪設,之后覆蓋金屬網罩,形成對水資源的又一次凈化。此后濕地公園向南延展到三家店、蓮石湖、盧溝橋……不過人工濕地公園的缺陷在于硬化路面過多、樹木稀少、三兩種花卉的人工種植替代了植物的多樣性。
無名山谷的濕地多種植物以雜草、灌木、樹林形成了多層次的植物覆蓋,這是城市綠化三層級原則的來源。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中國濕地面積 銳減兩成 人為破壞 濕地 地球之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