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天下
西藏邊防班長救戰友犧牲 被救者留雪山33年陪伴(圖)
扎根
胡玉仲把家安在雪山下,安在班長長眠的地方
留在雪山,說易行難。
胡玉仲是家中的獨子,得知他要留在西藏的決定時,父母給他寫來一封長信,希望他返回家鄉。“我們只有一個兒子,你總得回來給我們送終吧!”攥著父母的信,胡玉仲雙手發抖,泣不成聲。他朝家鄉的方向磕了一個頭,說:“爸媽,原諒我的不孝。”
擦干眼淚,胡玉仲把父母的信揣進了內衣口袋。退伍后,他在雪山下找了一處廢置的牦牛棚住了下來。
海拔3900米的高原上,生存是個大問題。由于沒有生活基礎,胡玉仲日子過得十分艱難。可無論多么窮困,他始終堅持自力更生。當地藏族群眾見他生活不易,常常送來青稞和酥油接濟他。連隊官兵得知情況后,幾次要接胡玉仲回連隊住,他都是一擺手給回絕了:“我一個老百姓,住在營區哪行?”
為了生活,胡玉仲與藏民一起上山挖藥維生。采藥時,胡玉仲并沒有藥民用的熊皮護膝,一天下來,雙膝常常腫得透亮,站不起身。采藥盡管多在夏天,但在“四周生滿火,地上還是冰”的雪線,夜晚依然奇冷無比,而胡玉仲卻只有一床軍用被御寒。幾年下來,倒是讓胡玉仲養成了不懼寒冷的本領,至今仍能“雪地里裹床被子到天亮”……
每攢下一麻袋藥材,胡玉仲就得徒步4天扛到縣城售賣,換來生活必需的物資。有一次走到半路遇上暴雨,洪水沖毀了木橋,胡玉仲不得不冒險涉水過河。不曾想,一腳下去水就淹到了胸口,一個浪頭將他卷入了激流。“眼睛被洪水打得根本睜不開,只覺得天旋地轉。”胡玉仲回憶說,“之后就是嗆水,肺像要憋炸了一樣。”好不容易被沖上淺灘揀了條命,可辛辛苦苦用命換來的藥材卻全被洪水沖走。
他的堅韌執著,打動了藏族姑娘去吉,兩人日久生情,結成夫婦,胡玉仲這才算在高原扎下了根。然而,當提起自己的兒女時,胡玉仲卻是一臉愧色:“老家的娃娃在內地有好的生活和教育,可我的娃娃卻只能在高原挖田種青稞……”
雖然日子很苦很難,但胡玉仲感到最欣慰的是能陪在班長身邊。逢年過節,他都要到墓園里給班長敬杯酒,上炷香。平常時日,他常常忙里偷閑到烈士陵園坐一坐,陪班長說說話。那些年,邊關烈士陵園管護條件差,他還得隔三差五給墓地清理雜草、培土攏墳,精心看護班長的墓地。
向導
“讓這條巡邏路上不再有犧牲,是對班長最好的祭奠!”
33年來,胡玉仲還主動承擔了一項任務——義務為二連官兵當向導。用他的話說:“讓這條巡邏路上不再有犧牲,是對班長最好的祭奠!”
每到農閑時刻,胡玉仲都要上山走一走,哪里水太急,他就砍樹搭座橋;哪里山上可能雪崩,他老遠就把雪給吼塌了;哪里要提防泥石流,哪里必須注意狼群等情況,他都搞得“門兒清”。
2002年夏天到海拔5500米的某山口巡邏,他突然示意部隊停下。只見他迅速趴在地上,耳貼地皮眉頭直皺,隨即大吼著讓分隊趕緊后撤。還沒退出百米,一道巨大的泥石流就向大家剛才駐足處轟隆隆沖來,巡邏道立刻斷出數十米寬的豁口。官兵們個個毛發直豎,一身冷汗。
路斷了,幾名驚魂未定的新戰士嘀咕著要打道回府,一向沉默寡言的老胡急了:“胡扯!同志們啊,我們的腳下是主權吶!”在老胡指引下,分隊多耗時半天繞道到達了巡邏終點。
胡玉仲不但地形熟、語言通,而且處理高原特殊情況的經驗豐富。巡邏路上,誰腳上走出了水泡,他能用一根馬鬃輕松治好;哪個臉被高原強紫外線灼傷,他能用酥油茶緩解疼痛……
那些年,連隊沒有配發護目鏡,總有一些官兵在巡邏路上患雪盲癥。由于邊防醫療條件落后,患病官兵得不到及時救治,導致有些人落下后遺癥。胡玉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千方百計搜尋到一個偏方——用哺乳期婦女的奶水給戰士洗眼睛。1998年,7名戰士患上雪盲癥疼得在床上直打滾,可本村只有一名哺乳期的婦女。為了收集足夠的奶水,胡玉仲就摸黑走幾十里山路去鄰村尋找,結果路上被狼群盯上,幸虧愛犬舍身相救,才得以逃出重圍。
33年過去,胡玉仲沒統計過自己走了多少巡邏路,只記得拄斷了數十根拐杖,穿破了上百雙膠鞋。這條巡邏路盡管仍然險象環生,但再也沒有犧牲過一名官兵。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余國勇感慨:“連隊有個口頭禪:巡邏有了‘胡老兵’,走到哪兒都放心!”
當這話傳到胡玉仲那時,這位老兵的雙眼濕潤,他對著雪山大喊:“班長,你聽見了沒!”
相關鏈接
山南烈士陵園
山南烈士陵園,位于西藏自治區乃東縣澤當鎮以西的西扎山東麓,建于1965年。陵園共分三個部分,即紀念館、紀念碑、陵墓群,占地面積667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8平方米,陵園內安葬著在西藏和平解放、平叛改革、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英勇犧牲的781位烈士,是西藏自治區規模最大、資料最完整的革命烈士紀念建筑。1989年8月,陵園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宋朝華 李小彬)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班長救戰友犧牲 33年陪伴 山南烈士陵園 留守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