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沸點
內蒙古冤殺案內參記者:案件再審阻礙來自法院
司法系統換屆延誤案件進展
“我從有關人士處了解到,每當自治區政法委研究呼格案時,內蒙古高院派出的參會領導都是那位呼格案的二審審判長。”
新京報:既然各方都有積極因素推動,為何再審程序遲遲沒公開啟動?
湯計:那時中院、高院不認可公安、檢察院的新線索,讓公安拿物證。都十年了,根據案發時的保存條件,關鍵物證沒了,精斑啥的都丟了。
但呼和浩特市中院有關人士說,僅有趙志紅的口供,沒有犯罪物證,不能認定“4·09”案件的真兇就是趙志紅,那也就不存在呼格吉勒圖案的錯判問題。
新京報:你當時心里著急嗎?
湯計:心里真著急,這不是故意設障嗎?事實上,在呼格吉勒圖案上,趙志紅是不是真兇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當時辦案的事實是否準確?證據是否扎實充足?如果不是,那就應該疑罪從無嘛。
2007年初,我把呼格案的相關材料梳理一遍,第3次寫了內參,共兩篇文章。一篇是《死刑犯呼格吉勒圖被錯殺?——呼市1996年“4·09”流氓殺人案透析(上)》,另一篇是《死者對生者的拷問:誰是真兇?——呼市1996年“4·09”流氓殺人案透析(下)》。
我把公檢法三方的意見都擺出來,領導也不傻,幾方一比對,能明白問題出在哪兒。
其間,我從有關人士處了解到,每當自治區政法委研究呼格案時,內蒙古高院派出的參會領導都是那位呼格案的二審審判長。
新京報:法院不響應,還有其他辦法嗎?
湯計:當時,我跟檢察長邢寶玉交流,呼格案這么長時間,檢察院咋不抗訴呢?你這有權啊。他說,現在不能抗訴,法院目前這個狀況,抗訴了,它肯定就維持原判,一維持原判,這個案子在法律程序上就真死了。明明是疑罪從無,你卻將它弄成死結。此案應該由最高檢抗訴,異地審理。
我一下豁然開朗。我當時尋思,能不能跨省區異地審理,于是2007年11月28日,我寫了第4篇內參,題目是《內蒙古法律界人士建議跨省區異地審理呼格吉勒圖案件》。這篇文章目的非常明確,專門針對法院。
新京報:但后來還是沒有實質性進展?
湯計:一轉眼到了2008年,最大的問題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官”,政法委、公檢法幾乎都換人了,新來的領導誰會積極協調這事?那段時間人最低潮,心里最難受。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內蒙古冤殺案 呼格吉勒圖案 內參記者 湯計 案件再審阻礙來自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