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眾說眾說

限制兒童代言,旨在規避不確定性傷害

2014年12月24日 11:17 | 作者:然玉| 來源:光明網-時評頻道
分享到: 

  《爸爸去哪兒》等親子綜藝節目走紅后,不少明星帶著孩子以代言人的身份出現在各種廣告中,這種現象以后可能改變。近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廣告法修訂草案二審稿規定,不得利用10周歲以下未成年人作為廣告代言人。根據二審稿,今后如果違法利用10周歲以下未成年人作為廣告代言人,可能面臨撤銷廣告批準、沒收廣告費用及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12月23日《新京報》)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身心發展”,故而擬禁10周歲以下兒童代言廣告。這樣的立法邏輯,簡潔明了似乎也合情合理。雖然未有充足證據表明,過早的廣告代言,會直接侵害兒童的權益。但,基于我們對兒童群體心智特征的理解,大致可以確信,盡可能將他們排除在商業世界之外,乃是“規避意外傷害”的必要手段。事實上,隨著社會規制的不斷健全,關于弱勢人群的保護,也勢必會日益細化和縝密。規范兒童代言,只是其中種種努力之一。

  在法律文本內,未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被界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這一類兒童,因其尚不具備完整意志及成熟心智,故而顯然無法權衡利害、規避傷害。恰是有鑒于這種種現實,“廣告法”方才擬禁其從事廣告代言。可以說,這是一種前置性的干預。它所要試圖杜絕的,是一種針對兒童的,潛在的、或然的“危險”。其一方面減少了兒童被監護人脅迫,從而被迫拍廣告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從根本上排除了,“廣告代言”給兒童成長帶來的不確定性。

  可以預見的是,從事“廣告代言”,難免會對相關兒童的“發展權”,造成侵犯:“代言行為”將兒童過早從家庭和學校的庇護體系中,拉到了功利化、市場化的商業世界……劇烈的情境切換,會帶來強烈的陌生感和適應障礙,這很可能讓孩童無力招架、無所適從。兒童脆弱的身心,決定了他們必須與父母、伙伴、老師等構成穩定的連結,必須盡量固定身處于一種熟悉的生存方式里。簡單、純粹的生活秩序,才是兒童身心發展的最好土壤。

  其實,用年幼的未成年人代言廣告,本質上是利用兒童純真、無辜、可信的健康形象,來激發消費者的愛心和輕信,從而兜售出特定產品。但是問題在于,心智不完整的兒童,根本沒有能力評判商品優劣,又怎能站臺推銷、推薦購買呢?作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未滿10周歲的兒童,根本無法承擔起廣告薦證者的法律責任!從此角度看,禁止其參與代言活動,同樣也是提高廣告可信度、捍衛消費者權益的應有之義。

  或許在不少人看來,禁止兒童代言廣告,會扼殺其通過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的機會。此一說法看似有理,實則模糊了一個根本性前提,也即一個正常的社會,永遠不能容忍兒童過早擔負成人的責任。無論是代言廣告,抑或是參與其他形式的營利活動,都是兒童群體不可承受、不必承受的重負。

 

編輯:曾珂

關鍵詞:限制兒童代言

更多

更多